一個人要想改變自己,要改變的不僅僅是自己的外貌,還要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試問:“一個長的貌若天仙的人,語言不堪入耳、舉止粗俗那又何來美女之談呢”?
人們常說“一個人的麵善這個人是好人,反之就是壞人”我對這種看法不敢苟同,一個人的外貌隻能說明一個人的一小部分。大部分人都看過《巴黎聖母院》這部名著,裏麵有一個奇醜無比的敲鍾人,大家都應該有印象。開始大家都以為這個醜八怪是個壞人,但是,經過許多事以後大家發現這個外貌醜陋的人卻是一個心地善良的好人。
電影《紅岩》中的叛徒樸誌高看上去像是個好人,最終還是叛變了革命當了叛徒。這兩個鮮明的例子足可以說明人不可貌相。話說有一位長相土氣的老人來到市政府機關門衛值班室。問“同誌,請問王××在嗎?”“喂,老頭,你膽子不小啊,敢直呼我們市長的名字!”“俺是找他有事啊?”“別沒事找事,去去去,你找他能有什麼事?”“他是俺兒子。”這個故事看上去是個笑話,但仔細想想就因為一個人長相土氣就連對人的基本禮貌都沒有了嗎?
經常聽到旁邊的人們說:這人真不咋地!那人怎麼不行了。可是回頭反思這些話這些話,是不是很多都在以貌取人呢?社會當中,漂亮的美眉當著總經理助理、秘書,精幹帥氣的小夥充當著公司的支柱,而那些苦幹、實幹的人才卻從不被人看起(當然也有,這裏我說的是大多數),其實這種看法是相當片麵和無知的。
人都希望自己能夠長的漂亮一些,但是長相這個東西不是我們能夠左右的。是父母給的我們也就應該順其自然的接受,現在有些人做什麼整容什麼“人造美女“,有這個必要嗎?整容能改變自己的相貌,但是,卻改變不了你的本質。一個人要想改變自己,要改變的不僅僅是自己的外貌,還要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試問:“一個長的貌若天仙的人,語言不堪入耳、舉止粗俗那又何來美女之談呢”?
人唯一能改變的隻有自己。但是,要改變的不僅僅是自己的外貌,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修養和素質。從本質上改變自己,這樣才是真正的改變。
一個人的外貌隻能體現他的一小部分,要是從這一點來評價一個人,那你的這個評價就是片麵的不完整的。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而大多數人的長處並不隻是體現在他的外貌,一個精明強幹的人他的外貌也很出眾這當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往往那些有這宏圖大誌的人,他的外貌並不出眾要是以外貌來評價或使用一個人那就太不公平和慎重了。
人們都說“秀色可餐”,是的一個外貌美麗的人可以給人帶來心情的愉悅。但是,如果這個人隻是一個繡花枕頭,隻有光鮮的外貌其他方麵卻是一無事處,我寧可棄置一旁反之,則會有相反的結果。
有的人看上去給你一種親切可親,讓人信任的感覺。但是他做的一些事卻是與他的外貌有著天壤之別的,起初他那忠誠可靠的外貌給了你一個良好的印象,這個時候你會非常的失望。反之,就會有一個不同的結果,為了讓你自己不至於太失望也請你不要以貌取人。
以貌取人的原義是隻以別人的外在美、容貌美為取舍的標準。由此,對以貌取人一般給以否定:因為美是綜合的,尤其是內在美更為重要。
其實,對以貌取人之義完全應該,也完全可以作出新解:以自己的容貌之美取悅於人,爭取到別人的鍾愛或喜歡。同時,對以貌取人大可不必否定,因為美麗的容貌外在的美感,決不僅僅是天生的,而是包括內在美在內的、與內在美相輔相成的美的外化。當今之世,沒有人僅靠天生,不靠後天的修養、健美、修飾以至於根據自己審美意識和藝術造詣進行各種自我塑造,就可以達到非凡的美。天生麗質,僅僅是十分次要的因素,女性美越來越成為後天造化、自我修養與塑造之功。同時,也越來越沒有人僅僅從天生的意義上去鑒定女性美。那令人暈眩的美,即使是容貌、體型、肌膚、曲線……等等外在美,也決不僅僅給人以父母造就、天生如此的感覺。美麗的女性,是其以貌取人的功夫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