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總有些女人為了小事斤斤計較,進而得理不饒人,不僅自己惹一肚子火,還失去了平日裏關係不錯的朋友。為人豁達一點,退後一步,大家都快樂,何樂而不為呢?
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故事:
劉麗是位自尊心很強的女孩,但她卻跟幾位“沒規矩”的人做了同事。舉止隨便,喧嘻哈哈,劉麗很看不慣他們的行為。
一次,天正下著雨,一位女同事想出去辦點事,拎起劉麗的傘就走。劉麗心想:“怎麼招呼也不打就拿人家的東西,太欺負人了!‘她勉強忍住怒氣說:”你好像拿錯了傘吧?“女同事大大咧咧地回答:”我忘了帶傘,隻好借你的用一下。“你好像沒跟我說‘借’字。”哎喲。還用得著說‘借’字嗎?我的東西還不是誰愛用就用?“劉麗冷淨地
說:”借我的東西就得說借,我不同意,誰也不能借!“沒想到,這件小事使劉麗的處境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那幾位同事再也不願意理她,不知情的領導經常提醒她注意搞好同事關係,根本不聽她的解釋。劉麗常常憤憤不平地想:”我隻不過是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利,難道這也錯了嗎?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隨時都會遇到一些人,他們說了對不起自己的話或做了對不起自己的事,這時,我們應當針鋒相對,以怨報怨,還是寬容為懷,原諒別人?
人生好比行路,總會遇到道路狹窄的地方。每當此時,最好停下來,讓別人先行一步。如果心中常有這種想法,人生就不會有那麼多抱怨了。即使終身讓步,也不過百步而已,能對人生造成多大影響呢?你經常讓人一步,別人心存感激,也會讓你一步,一條小路對你來說也是通道。你事事不肯讓人,別人心懷怨恨,就會設法阻礙你,傷害你,即使一條大路,對你來說也充滿險阻。人與人之間往往是心與心的交往,誠心換來的是真情,壞心換來的是歹意。
無論如何,幸福不是無緣無故從天上掉下來的,它是靠一個人用心積累的。該讓步的時候就讓一步,退一步海闊天空。但是,如果遇到必須取勝,無法讓步的事,又該怎麼做呢?那也要給別人留一點餘地,比如與人爭辯,以嚴密的辯論將對方駁倒固然令人高興,但也沒必要將對方批駁得體無完膚。這樣做不但對自己毫無好處,甚至會自食其果,遭到對方的反擊。當你和他人發生摩擦時,首先要了解他的想法,然後在顧及對方顏麵的前提之下,陳述自己的意見,給對方留有餘地。這一點在處理人際關係時非常重要,對女人來說價值就更高了。有時候,本無存心傷人之意,卻可能因為一句無意的話傷害別人,甚至可能為自己樹立一個敵人。在處理人際關係時,說話一定要謹慎小心,不要因為一句話而給自己引來禍患。有的時候,有了這樣的失誤,及時刹車,真誠道歉,說明原因,這是盡快也是盡量解決問題的辦法。
怎樣做人是一門學問,一門甚至用畢生精力也未必能探究因果的大學問,多少用盡畢生精力希望塑造出自己輝煌的人生,然而人生的複雜性使人們不可能在有限的時間裏洞明人生的全部內涵,但是對人生的理解和感悟又總是局限在事件的啟迪上,比如:做人不能大較真便是其中一理,這正是有人活得瀟灑、有人活得累的原因之所在。
做人固然不能玩世不恭,遊戲人生,但也不能太較真,認死理。“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友”,太認真了,就會對什麼都看不慣,連一個朋友都容不下,把自己同社會隔絕開。鏡子很平,但在高倍放大鏡下,就成了凹凸不平的山巒;肉眼看很幹淨的東西,享到顯微鏡下,滿目都是細菌。試想,如果我們戴著放大鏡、顯微鏡生活,恐怕連飯都不敢吃了。再用放大鏡去看別人的毛病,恐怕許多人都會被看成罪不可恕、無可救藥了。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與人相處就要互相諒解,經常以“難得糊塗”自勉,求大同存小異,有膽量,能容人,你就會有許多朋友,且左右逢源,諸事遂願。相反,“明察秋毫”,眼裏不揉半粒沙子,過分挑剔。什麼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要論個是非曲直,容不得人,人家也會躲你遠運的,最後,你隻能關起門來“稱孤道寡”,成為使人避之惟恐不及的異己之徒。
古今中外,凡是能成大事的女人都具有一種優秀的品質,就是能客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善於求大同存小異,團結大多數人。她們有大胸懷,豁達而不拘小節,大處著眼而不會目光如豆。從不斤斤計較,更不會糾纏於非原則的瑣事。所以她們才能成大事、立大業,使自己成為不平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