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吝嗇的女人很可悲(1 / 1)

羅素說過,吝嗇比其他事更能阻止人們過自由而高尚的生活。這就是告訴我們一定要據棄吝嗇的不良習慣。

有一類人總嫌自己發財速度太慢,發財“效率”太低,總想不勞而獲或者少勞多獲,因而控空心思、不揮手段地算計他人、算計集體、算計社會,一般的情況是:在吝嗇者口袋裏的金錢或多或少地帶有不潔的成分。廉恥、天良、真理,都會沉溺在吝嗇者的吝音之中。

這種過於吝嗇習性的其中一種表現便是與人交往隻索取不奉獻。有這樣一個十分有趣的故事:

猴子死後要求麵見上帝,它憤怒地說:“下輩子我一定要做人!做猴子不但遭人戲弄而且沒有錢。看看那些遊客吧,他們穿著那麼鮮豔,使用的東西那麼失進而且有趣,世界上最美妙的事情莫過於做人了。”

上帝笑著說:“既然你這麼想做人,而且說得也很有道理,那我就給你一個機會,不過你必須做一件事情才有可能成為人!”

隨著上帝的一聲吩咐,一群可愛的天使向猴子走過來,他們手中都拿著一把鑷子,按住猴子,飛快地拔它身上的毛。一時間,猴子痛得嗷嗷直叫,它不滿地向上帝:“剛才你不是說我的話很有道理嗎?現在為什麼又要這樣折磨我?”

上帝依然溫和地笑著說:“你要變成人自然要先拔掉身上的毛!隻有這樣才能變成人。又想做人,又想一毛不拔怎麼可能呢?”

是啊!又想做人,又想一毛不拔怎麼可能呢?這是上帝對人類祖先的教誨。

一毛不拔的人很少能結交到真正的朋友,沒有人會喜歡小氣的人。吝嗇的人往往為人所不屑。一個凡事隻想從別人身上索取,卻謹慎付出的人是很難做人的,更不用說以此獲得好人緣了。

“一毛不拔”的人容易失去人心,甚至最終會眾叛親離;慷慨的人則會盲得人緣,處處受歡迎。

如果吝嗇可以用可用於消費的財產與消耗之比來衡量的話,那末海蒂·豪蘭·格琳則是有史以來最為吝嗇的世界冠軍。她僅在一個銀行裏的存款就達到 3140 萬美元以上。她吝嗇到如此驚人的地步:她的兒子為了尋找免費診所治病耽誤了時間,最後不得不截肢。為了節約她終日省吃儉用,成日喝冷麥片粥度日,而舍不得去熱一下。

吝嗇的人不能結自己也不能結任何人快樂,因為他們時刻不停地都在算計。“索取就能掙,付出將丟失”,他們總是在害怕、猜忌和憂慮中度過。他們害怕朋友借錢不還,憂慮親人揮霍自己的錢財,擔心員工損害了器材,盤算自己的賬號上還有多少錢。即使有朋友,他們更願意用來獲得好處,“使用”完後一不答謝二不往來。親情、友情、愛情對他們而言都是獲取的源頭而不是付出的對象。對於這樣的人,人情關係恐怕會越用越談,一旦別人知道他們的“個性”後便不會再傾力相助。

如果拋棄“慷他人之慨”,而選擇“慷自己之慨”的處事方式,境況就會大不一樣。

人際交往注重“禮尚往來”、“相互買賬”。你需要慷慨地購買禮品,在必要的場合以物相送傳情達意;今天別人買單請你一頓,你就不能把這當作理所當然或者天經地義,投桃需報李,下次你就要知趣地主動買單。隻有互動才能溝通,才能加深和別人的感情,擴大自己的人際圈子。

慷慨者樂善好施,不斤斤計較,讓人感覺仗義,什麼事情都好說,這種甘願慷自己之慨的人大多性格樂觀,胸懷闊達,開朗大方。他們在慷慨的舉動中體會到了快樂,別人也從中得到了方便和好處,也會被他的快樂所感染。這樣一種寬鬆而祥和的氛圍,有誰會不喜歡呢?時不時地“慷自己之慨”,你一定會受到朋友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