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童年(3 / 3)

就在彭家睦痛苦萬端、走投無路的時候,一天,忽然有人來敲門。彭家睦從門縫裏一看,門外站著一個身穿長衫商人打扮的人,不由吃了一驚。仔細一看,又覺得來人十分麵熟。喔,來者不是別人,正是闊別多年的二哥彭家泰。

彭家泰已經改名彭浙,在中央大學農學院園藝係畢業不久,便接到父親病逝的消息。他擔心弟弟年幼,家中無人照料,就匆匆從重慶趕來。

此時兄弟相逢,分外高興,不過,彭家睦對哥哥的那番打扮,有點不解。經彭浙解釋,他才明白了,原來,那時廣州處於日軍占領之下,對外來人檢查很嚴。彭浙為了遮人耳目,先是西裝革履,裝扮成富商來到廣州,然後再打扮成小商人回到槎頭。

彭家睦求學心切,又不願在淪陷區受那奴化教育,彭浙便把他也打扮成小商人,穿上一件對襟、布紐、高領的白上衣,一條藍長褲,離開故鄉。他們請熟人領路,總算通過封鎖區,來到沒有淪陷的韶關。

韶關仲元中學的校長知道彭家睦是一個有誌氣的學生,盡管當時已經開學,還是答應把他收留下來。

在仲元中學,最使彭家睦敬佩的,是一位國語教師。

此人瘦瘦的,高高的,常穿一身“唐裝”,年近古稀,神態嚴肅,雙目總是傲視一切,為人清高。他叫廖平子(1880-1943),字蘋庵,廣東順德人,1902年被聘為香港《中國日報》副刊主筆,宣傳革命,曾追隨中山先生參加辛亥革命,是國民黨北伐元老。據說廣東軍閥陳炯明曾拉他當“省府委員”,廖平子搖頭道:“不當,不當,省府委員不當,國府委員才當!”他不願當官,寧可離開宦途,到仲元中學做一名國語教師。

廖先生擅長國畫,獨具一格,而且對書法也深有研究。他在教書之餘,就畫畫寫字,借以遣悶。當地的大官們聽說廖老先生有此絕技,紛紛前來拜訪,願以重金求其書畫,廖老先生拂袖而起,不置一詞。

然而,廖老先生卻很喜歡勤奮好學的彭家睦,教他練字畫畫。有一次,廖老先生揮毫作畫,親筆題詞,贈給彭家睦:

家睦學弟清玩

千章古木一片秋聲

悠悠客思天末危亭

彭家睦得到老師的這份厚禮,不勝欣喜,更加用功。在廖老先生的影響下,彭家睦愛上了《唐詩》、《宋詞》、《元曲》、《楚辭》、《詩經》。那時候,彭家睦身穿白色對襟“唐裝”,藍色土布長褲,剃著小平頭;瘦瘦的個子,雙眼不時射出明亮的目光。

廖老先生治學頗嚴,對學生要求甚高。每次考試,彭家睦的答卷都使廖老先生深為滿意,常常稱讚他是“好後生”。

由於他親身經曆了一番周折,深知求學不易,學習也就更加刻苦了。

1943年,彭家睦18歲,在這年暑假畢業於仲元中學。也就在這一年,廖平子先生病逝於廣東曲江。

千裏求學

高中畢業了,在當時“畢業即失業”。彭家睦麵臨著這樣的抉擇:要麼就在家鄉閑住,要麼考大學,繼續求學。彭家睦非常向往兩位哥哥走過的道路:二哥彭浙畢業於中央大學農學院園藝係,四哥彭家穎當時正在中央大學農學院農化係攻讀。彭家睦喜歡農業,也喜歡化學,便想投考中央大學農學院農化係。

一打聽,使彭家睦吃了一驚:當時,正處於抗戰時期,中央大學招生不多。中央農學院農化係在整個中南地區,隻招一名新生!彭家睦決心前往一試。

當時,中央大學已遷到四川重慶,而考場設在湖南郴州。“阿大”對家睦獨自到那麼遙遠而又陌生的地方去投考,很不放心。彭浙決定親自陪弟弟去應試。

一路上,彭浙“現身說法”,教弟弟應當怎樣溫習功課,怎樣考試。彭家睦細心地聽著,覺得這些話都是哥哥的經驗之談。

兄弟倆乘火車到郴州,在那裏住了幾天,高考就開始了。

彭浙有點為弟弟擔心。每次弟弟從考場出來,彭浙總要讓弟弟把試題和他的答案告知,以便知道弟弟考得如何。

等到考試結束,彭浙已經放心了,知道弟弟成績不錯,十有八九可以考取。

果然不出所料,當兄弟倆回家不久,彭家睦就從報上刊登的新生名單中,找到了自己的名字。

正當彭家睦興高采烈地準備行裝的時候,彭浙聽說了一件觸目驚心的人命案:

從湖南到四川的路上,很不安全。那時,一個年輕人上路,有人托他帶一封信去。年輕人熱情地答應了。到了目的地,一看信上地址,是在市郊。年輕人按地址來到市郊一個荒僻的地方,總算找到那座房子。年輕人把信送上,收信人一看信上寫著“送上肥豬一頭”這樣的黑話,便把年輕人弄死了。他們除了搶走年輕人的隨身財物之外,還把年輕人開膛剖肚,取出內髒,放進鴉片,把屍體用壽衣包好,放進棺材,找個女人哭哭啼啼,裝著死了丈夫的模樣,用火車把棺材托運到內地,高價出售毒品……

彭浙生怕弟弟聽了這令人毛骨悚然的傳聞會膽怯,就瞞著他,決心親自送弟弟入川。

就在這時,一個在韶關念書的老同學,拿了一包東西托彭家睦帶到重慶去。彭浙一聽,心驚肉跳,連忙對老同學說,家睦的行李已經很多了,加上初次出遠門,不便多帶東西。

那老同學倒也知趣,經彭浙一說,便把東西收回。

誰知這事被彭家睦知道了,硬要把東西留下,說自己行李並不多,替老同學做點事是應該的。

這時,彭浙在一旁,又急又氣,可是又不能直說。

彭浙要陪弟弟上路,弟弟卻不願麻煩哥哥相送。彭浙送他到了湖南衡山,才依依不舍地讓他獨自入川。一路上,彭浙一再叮囑弟弟,到了重慶,寫封信叫收件人來學校取東西就行了,切不可親自送去。誰知彭家睦是個熱心腸的人,到了重慶,還是親自登門把東西送到收件人手中。

當彭浙收看了弟弟的來信,真為這位年幼無知的弟弟擔心受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