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童年(2 / 3)

彭家睦雖然瘦小,膽子卻不小。有一次在花園裏看到一條渾身長刺的蟲,別的孩子都嚇跑了,他卻把蟲子抓起來,放在手心細細端詳。他笑著對小朋友說:“人那麼大,蟲這麼小,隻有蟲子怕人,哪有人怕蟲子的道理。”

在花園的旁邊,有條小河,叫做石井河,河水清澈。在五歲的時候,彭家睦就學會了遊泳。夏天,他差不多每天有半天光著屁股泡在小河裏,渾身曬得黑不溜秋。他從小便成了一條水中蛟龍,有著一身好水性。小河裏的小魚、小蝦也使彭家睦著迷。他常常趴在河邊,把頭伸出來,觀看著小魚、小蝦們怎樣“吃飯”、“散步”、“睡覺”。有時,他從花園裏挖來蚯蚓,掛在漁鉤上釣魚、釣蟛蜞(蟛蜞,螃蟹的一種,體小,生長在水邊。),釣著了,馬上三步並成兩步,跑到“阿大”跟前要她放在鍋裏燒。

自從哥哥給家睦做了一副“彈叉”(廣東話,即彈弓)之後,彭加睦又對鳥兒發生了莫大的興趣。他常常屏著呼吸,等候小鳥的光臨。最初,他總是沒有打中,眼巴巴看著鳥兒飛走了——他的性子太急了,沒等小鳥停穩就射出了石子。後來,他沉住了氣,瞄了又瞄,總算打中了一隻小鳥,那股高興勁就不用提了,連連歡呼“勝利了”,“勝利了”。

有一次,“阿大”給家睦猜謎:“樹上有十隻小鳥,用彈叉打中了一隻,還剩幾隻?”

家睦扳一下指頭,很快就回答:“還剩九隻!”

自從學會了用彈叉打鳥之後,家睦明白了:“樹上的鳥等於零——全嚇跑了!”

彭家睦也喜歡撈魚蟲,養金魚。看著黑色的魚變成紅豔豔的,單尾的變成四叉尾的,他感到有趣極了。

本來,彭家睦聽別人說,被毒蛇咬了之後,走不到七步就會倒下去,使他對毒蛇有點兒害怕。有一次,彭家睦吃一盆炒菜,覺得味道格外鮮美,一問才知道那菜竟是蛇肉!於是,他興致勃勃地跑去看人家剖蛇、炒蛇。從此之後,他對蛇也不怎麼怕了。他曾抓住一隻四腳蛇,用小刀把它剖開。他一邊剖,一邊對小夥伴們說:“你認識了它,就不怕它了!”後來,他還學會了捉蛇、剖蛇。

彭家睦的手很靈巧,他糊的風箏能夠高高地在藍天中飄蕩,樣子也很漂亮,有的小夥伴做的風箏飛不上天,就來請他幫助做,他總是很樂意助人的。

彭家睦還練就了一套跳繩技術。一跳起來,繩子呼呼直響,一口氣跳兩三百下。

至於那後山,雖然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山,但在彭家睦小小的心靈中卻是一座高峰。他常常與小夥伴們一起向山頂攀登。誰捷足先登,誰就是冠軍。彭家睦雖然很少奪得冠軍,但是每一次他都氣喘籲籲地爬上了山頂,從不半途而廢。

就這樣,彭家睦從小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成長,愛上了小動物,愛上了花花草草,變得心靈手巧。

就這樣,彭家睦瘦削的身體在運動中得到了鍛煉,變得瘦而不弱,瘦而無病。

“讀書味道長”

1932年,彭家睦七歲了,“阿大”送他到村裏的私塾讀書。一個潦倒的老秀才,成了他的啟蒙老師。在私塾裏,彭家睦開始念這樣頗有趣的課文:

搖,搖,搖,

搖到賣魚橋,

買條魚來燒,

頭未熟,

尾巴焦,

落在鍋裏吱吱叫,

跳三跳,

還是跳到賣魚橋。

彭家睦頗為用功,一回到家裏就搖頭晃腦地大聲背誦“搖,搖,搖”,很快就背得滾瓜爛熟了。這些通俗而有趣的課文,使他從小對文學產生了莫大的興趣。

村裏的私塾隻有一、二年級,1933年,彭家睦考上了廣東省佛山市私立有恒小學,要到那裏念三年級。那時候,彭家睦才八歲,要離鄉背井,到佛山住校,“爸”和“阿大”都很不放心。可是,彭家睦倒滿不在乎,他很想到遠處去,到新的環境中去。就這樣,他八歲就離家,開始獨立生活。

“阿大”時時惦記著這個早產的小兒子,連做夢都夢見他。每隔十天、半個月。“阿大”總是托熟人去佛山看看彭家睦,給他帶去一點好吃的東西。

有一次,熟人回來了,笑眯眯地掏出一張紙給“阿大”看。“阿大”不識字,經別人解釋,這才明白因為彭家睦成績優秀,老師親筆題字獎勵他。紙上寫著:

贈家睦學弟

讀書味道長

“阿大”雖然不懂“讀書味道長”是什麼意思,但是她知道老師在誇獎家睦,眼角皺起了魚尾紋,喜得合不攏嘴。從此,每逢親友來家問起家睦的情況,“阿大”就指著掛在牆上的“讀書味道長”五個大字,親友們一看就明白了。

彭家睦十歲的時候,轉到佛山市私立英華中學學習。這是一家在佛山市首屈一指的教會學校,設有中學及高小部。彭家睦在那裏讀完高小五、六年級,然後升入初中。

不願做亡國奴

正當彭加睦在佛山英華中學埋頭讀書的時候,1937年7月7日,在北京城西南的盧溝橋響起了日本帝國主義者大舉侵略中國的槍聲。“七·七事變”爆發。

這年8月13日,日本侵略者突然襲擊上海。“八·一三”事變爆發。

不久,廣州也被日本帝國主義占領。佛山也淪陷了。

英華中學的師生不願做亡國奴,全校遷到香港,初中部設在東湧,高中部設在沙田。彭家睦那時隻有13歲,也毫不猶豫地遠離故鄉,來到香港求學。他在東湧讀完初中,轉到香港沙田上高中。這時,他已漸漸懂事。盡管在那裏舉目無親,但學習很自覺。

在香港,彭家睦喜歡遊泳,每天堅持跳繩,跳一千多下,還喜歡玩單杠、雙杠。晚上臨睡前以及清晨起床之後,他總是要舉啞鈴。他那細瘦的手臂漸漸變粗,還經常喜歡跟別人比手勁呢?

1941年聖誕節的前一天,日軍占領了香港。

彭家睦隨著逃難的人群,離開香港,回到了故鄉。

正在這時,他的父親彭炳忠因心髒病而逝世,終年54歲。彭家睦失學在家,萬分苦悶,又麵臨著日軍抓壯丁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