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人如救火。周夫有處長經過新疆軍區上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經總參同意,烏魯木齊空軍指揮部增派一架直升機,從烏魯木齊經馬蘭、“720”基地,飛往庫木庫都克。
19日,直升機給庫木庫都克科學考察隊送來兩桶汽油,解決了考察隊的燃眉之急。
這時,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科學考察隊經過17日、18日兩天尋找,未能找到彭加木,心情焦急。到了19日,科學考察隊有了補給的汽油,便提出往東遠處尋找彭加木。由於要在稍遠的地方尋找,當天無法回到庫木庫都克宿營地。周夫有處長接到科學考察隊電報,表示不同意,要求他們務必當天返回庫木庫都克宿營地,以免在尋找過程中發生新的意外。
19日下午,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科學考察隊再度要求,往東遠處尋找彭加木,當夜不返回庫木庫都克宿營地。周夫有處長以安全為重,仍不同意。
就在這時,從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科學考察隊傳出重要消息:在庫木庫都克東北方向,發現一行腳印!
那是19日下午一時,考察隊六人驅車外出尋找,在疏勒河故道中發現一行向東的腳印。他們趕緊下車觀看。腳印經過鑒定,查明是皮鞋鞋印,大小正好與彭加木一樣。彭加木出走時,正是穿著一雙翻皮皮鞋。
搜索時找到的彭加木丟棄的一張糖果紙
考察隊員們欣喜萬分,沿著腳印追蹤到一個一米多高的土丘,上麵長著蘆葦。蘆葦根部,找到被撕成兩半的糖紙。這種糖紙米黃色,印著“椰子奶糖青島食品廠”字樣。彭加木在米蘭時買過幾斤糖,正是這種糖。接著,又在土丘上找到一個明顯的人坐過的痕跡。
1980年7月20日上午,我在烏魯木齊采訪了糖果紙的第一個發現者馬仁文。他告訴我,當時他見到蘆葦根部有一黃色的東西,就彎下腰看。他揀起來一看,是糖果紙,就興奮地大喊起來。大家一看,馬上認出這是彭加木吃過的糖果。於是,就在四周細細尋找,發現了坐印和腳印。
這坐印和糖果紙在庫木庫都克東北10公裏處(據馬仁文當時記錄,在汽車累計公裏數9045-9055處)。
考察隊員們下車步行,汽車在後麵跟著,繼續沿著腳印尋找,腳印時而偏東,時而偏西。他們緩慢地前進了五公裏。下午五時,考察隊來到疏勒河故道中部,在汽車公裏數9157處,土質漸漸變硬,腳印也就消失了。據考察隊員們估計,彭加木是朝八一井的方向走了。
腳印、糖果紙、坐印,是尋找彭加木時找到的最重要的線索。
由於找到這麼重要的線索,科學考察隊第三次提出要向東遠處追尋。這時,周夫有處長終於同意了。他複電考察隊,要求他們無論如何不能迷失方向,要采取有力措施保證自身安全。
考察隊在20日清晨五時,開著兩輛車出發。兩車平行,相隔500米。他們連續兩天在疏勒河故道尋找。由於彭加木說“我往東找水井”,考察隊把尋找的重點放在水井上,他們到了紅十井,到了八一井。21日下午一時五十分,他們返回庫木庫都克宿營地。這次搜索,仍一無所獲。
在6月19日至21日,駐疆空軍派出的直升機以及“運-5”型飛機在庫木庫都克附近低空搜索。直升機搜索了兩個架次,“運-5”型飛機搜索了三個架次。由於那一帶是平坦的沙漠,所以飛機的飛行高度可以低到離地麵隻有20至50米,像耕地似的在那裏來回分區尋找。周夫有處長告訴筆者,庫木庫都克南麵是沙漠,彭加木不可能往南行。庫木庫都克北麵是山區,彭加木不可能到山上找水井。庫木庫都克西麵是羅布泊,幹涸的羅布泊沒有水。所以,飛機搜索的重點是東麵,疏勒河故道一帶。除了反複搜索庫木庫都克以東地區之外,其他方向也曾一一找過。搜索了三個架次,仍是毫無收獲。
6月20日,新疆軍區決定派出地麵部隊參加搜索。
6月21日,新疆軍區參謀長決定派出40名戰士,乘坐8輛汽車,執行搜索任務。
6月22日,40名戰士和8輛汽車在馬蘭集中。
6月23日,搜索部隊到達“720”基地,在那裏進行編組、動員,成立臨時黨支部。這支隊伍的隊長為馬蘭基地作戰處金允朝,副隊長為張占民。40名戰士分為三個班。然後,把帳篷、給養、水裝上車。
搜索部隊派出參謀張占民帶領6名戰士乘直升機來到庫木庫都克,跟科學考察隊一起進行搜索。這樣,庫木庫都克宿營地增至15人。
6月24日下午2點,新疆部隊派出的地麵搜索部隊從馬蘭出發。不過,他們不是前往庫木庫都克,而是前往八一井,要把大本營安在八一井。因為當時估計彭加木很可能是朝八一井的方向找水,所以要加強在八一井四周的搜索。
周夫有處長說,沙漠中沒有路,這支地麵搜索隊在半途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八一井。直至27日派出直升機,在搜索部隊那裏降落,幫助他們確定方向,這才終於找到八一井,並在那裏安營紮寨。
考察隊和張占民參謀、戰士等15人也奉命從庫木庫都克趕往八一井,與地麵搜索隊彙合,一起搜索。
也就在6月27日這一天,中國人民解放軍蘭州部隊也派出地麵搜索隊——防化連,自甘肅敦煌向西朝庫木庫都克方向尋找。
另外,敦煌公安局還發動牧民,在低石湖一帶尋找。周夫有以為,低石湖雖然在庫木庫都克之東,但是與庫木庫都克之間隔著50公裏的沙漠,憑彭加木當時的體力是很難穿過這50公裏的沙漠到達低石湖的。
周夫有處長對筆者說,在酷熱的沙漠中進行搜索,非常艱苦。戰士們的工作時間,每天都在12小時以上。汽油也消耗很厲害。
馬仁文則對筆者說,從彭加木失蹤的那天起,考察隊員們每天的睡眠時間不足兩小時。再說,他們從5月3日離開烏魯木齊開始進行羅布泊科學考察,已經連續在野外生活了五十多天,非常疲勞。雖然如此,為了尋找彭加木,他們仍日夜堅持工作。
地麵搜索部隊曾經在羊達庫都克附近的沙漠裏發現一行持續了250米的腳印。這一發現使搜索部隊興奮了好一陣子。不過,那腳印——鞋子的花紋不清晰,難以確定是不是彭加木那雙翻皮皮鞋的鞋印。另外,腳印是一腳重,一腳輕,不符合彭加木腳印的特點,彭加木的腳印是左、右腳均衡的。這腳印在持續了250米之後,遇上較硬的地表,消失了。
周夫有處長對筆者說,後來,在彭加木遺留在庫木庫都克宿營地的地圖上,發現彭加木誤將紅十井標成八一井。這表明,彭加木當時很可能是朝紅十井的方向找水,而不是朝八一井的方向前進。周夫有說,如果早一點知道這一情況,地麵搜索部隊的大本營,應當放在紅十井。
警犬在高溫下無能為力
多日的搜索,唯一的成果就是找到彭加木的坐印、遺棄的糖果紙以及從那裏延伸的腳印。那行腳印在地表堅硬處消失了,能不能從那裏繼續尋找,是成功的關鍵。於是,有人建議,用警犬憑借氣味向前尋找。
這一建議得到了部隊首長的支持。於是,將情況向公安部通報。公安部緊急從上海、南京、煙台調集偵察員和警犬。
這樣,也就出現了序章中所描述的一幕:7月4日,當我從上海登上飛往烏魯木齊的班機時,正好與上海、南京、煙台公安局的偵察員和警犬同行。
從7月6日起,開始調集各路人員,進行第三次大規模搜索。我當時在馬蘭見到的集結的隊伍,就是這支搜索隊伍。參加搜索的人數總共為117人,分為三隊:
一隊是由科學院幹部組成,負責人為新疆分院的夏訓誠,總共27人;
二隊是由部隊官兵組成,來自馬蘭基地和“720”基地,總共6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