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失蹤(上)(2 / 3)

很快地,上級領導通知周夫有,同意用飛機調運急救物資。

然而,考察隊究竟在哪裏?直到翌日9點30分,“長江”複電了:

我們無法前進,請飛機前來支援。標誌:一杆紅旗。地點:東經91°50′,北緯40°17′。

周夫有趕緊查看地圖,原來,正是在庫木庫都克附近。這表明,他們在電報中把庫木庫都克誤為“庫魯庫多克”。

經過請示、聯係之後,周夫有於當天11點30分,複電“長江”:

飛機18日到達庫木庫都克。你們不要動,待命。

從烏魯木齊到庫木庫都克,空中距離近千公裏,庫木庫都克附近是一片沙漠,一般飛機無法著陸,隻有直升機才能擔負起救援工作。不過,直升機的飛行速度不快,又不能遠航,需要在途中加油。

當天下午,一架直升機從烏魯木齊飛到了羅布泊附近駐軍基地馬蘭。

加足汽油之後,周夫有坐上直升機,飛到一個前沿陣地“720”。飛機到達那裏,已經是晚上10點20分了。

前沿陣地“720”的戰士們一聽說考察隊求援,立即投入了緊張的戰鬥。本來,那裏的水都是用汽油鐵桶裝的,戰士們怕水有汽油味,不好喝,便到處尋找塑料桶。炊事員趕緊騰出裝醬油的塑料桶,用它裝足了清水,運上了飛機。至於汽油,按照規定是不能用飛機運輸的。因為汽油易燃,萬一在途中燃燒,會造成嚴重事故。“720”基地用電報告知科學考察隊,隻能用飛機運水。

17日晚9時30分,“720”基地駐軍的電台收到“長江”的緊急電報:

你們的電報沒有提到空運汽油。這裏缺汽油500公斤。18日淩晨2:00聯絡,有重要情況報告。

有什麼重要情況呢?為什麼在這份緊急電報中,對“重要情況”不透露一個字,一定要等到淩晨二時才報告呢?

周夫有趕到“720”基地之後,心裏非常焦急,猜測不到究竟發生了什麼重大問題。

這時,時間仿佛過得特別慢。手表上的秒針,在按部就班地漸漸移動著,一點也不理會那一雙雙緊盯著它的焦灼的目光。

好不容易到了淩晨兩點,無線電波終於傳來了“長江”發出的驚人消息:

彭副院長17日10時一人外出未回。我們正在繼續尋找。請作戰處立即(將此事)告訴新疆分院常委。請派飛機尋找並告知飛機起飛時間。

作戰處長回憶事件經過

“彭副院長”是誰?

他,就是本書的主人公——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研究員、植物病毒專家彭加木。

周夫有認識彭加木。記得,在1979年5月,彭加木曾經到過馬蘭,與周夫有見過麵,談羅布泊考察問題。

周夫有明白,直到淩晨二時,考察隊把這一重要情況電告,這意味著考察隊經過多方查找,未能找到彭加木,這才鄭重地請部隊“派飛機尋找”。

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的考察隊,是在當地駐軍的支持下進行科學考察的。部隊派出了無線一連分隊長蕭萬能,在考察隊裏負責通訊聯絡工作。周夫有為了詳細了解情況,當即用無線電話與蕭萬能通話,但是話音不清。周夫有隻是聽清楚幾句,即彭加木出走時留下紙條,說是往東找水井。

18日淩晨二時半,周夫有發出電報給考察隊,要求他們原地待命,等待部隊派飛機送水、找人。

由於這一突發情況緊急而重要,周夫有在淩晨四時向馬蘭基地部隊參謀長報告。參謀長指示:“找人為主!”顯然,參謀長以為,迅速出動飛機尋找彭加木,比運水給考察隊更加緊迫。

周夫有通宵未眠,忙於調動飛機,尋找彭加木……

周夫有處長告訴筆者,1980年1月9日,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給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打了關於在羅布泊進行科學考察的報告,希望得到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駐軍的支持。

1980年2月初,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汪鋒在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的報告上作了批示,表示同意。報告轉給了新疆軍區蕭司令、譚政委,他們也都批示同意,並指定由新疆軍區張副司令主管這一工作。

2月5日,新疆軍區作戰處給馬蘭基地參謀長發了電報,告知有關情況。參謀長把任務交給了周夫有,要他主辦。

周夫有召集馬蘭基地相關部門開會,提出兩條意見:一是有幾個地區,由於涉及重要軍事機密,考察隊不能進入;二是考察隊需要部隊支持做哪些工作,請說明。

周夫有寫了報告給新疆科委,轉給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

2月13日,周夫有與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科學考察隊見麵。他記得,考察隊隻是提出,希望部隊能夠派出通訊人員攜電台與他們一起工作。另外,在緊急情況下,給予幫助。

4月23日,周夫有因心髒病住院。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副院長陳善明來馬蘭,到醫院看望他,周夫有告訴陳善明,有三個地區涉及保密問題,希望他轉告科學考察隊,不要進入這三個地區。

周夫有回憶說,5月3日,彭加木率十人科學考察隊從烏魯木齊來到馬蘭。5月5日下午,周夫有從醫院裏出來,跟彭加木見麵。彭加木說,科學考察要分兩期進行。當時商定第一期在10月進行,第二期在11月或者12月進行。

彭加木的計劃是從北向南穿過羅布泊,到達米蘭,再回到馬蘭。

周夫有問彭加木,“有沒有把握穿過羅布泊?”

彭加木的回答非常堅定:“能!一定能夠穿過去!”

本來,彭加木計劃從43號基地走的。他聽取了陳善明的意見,改為從“720”基地走,因為“720”基地離羅布泊不遠,並決定把電台設立在“720”基地,不放在紅山。

周夫有問彭加木,“給養有無困難?是否需要部隊幫助?”

彭加木回答說,“生活上的事,問題不大。”

周夫有派出報務員小蕭和小劉給彭加木。小蕭隨考察隊進入羅布泊,小劉在720基地。每天晚上,小蕭都和小劉聯絡一次。小劉再向馬蘭基地作戰處值班室彙報。

周夫有拿出作戰處值班室的記錄給筆者看,彭加木所率科學考察隊進展順利,平安無事。

周夫有指著6月8日的記錄說,這是科學考察隊穿過羅布泊之後,從米蘭發出的電報:“我們已安全抵達米蘭農場,請院黨委複示。”

接下去的記錄是:“院黨委複示,按原計劃行動。”

此後的電報記錄,都是平安無事,沒有發生特殊情況,直至6月16日夜10點10分發出請求部隊支援汽油和水的電報。

周夫有說,科學考察隊除了向我們求援之外,還請小劉通過郵電局發明碼電報給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彙報因汽油和水用盡、請求部隊給予支援的情況。

周夫有接到科學考察隊的求援電報之後,馬上著手準備飛機、水和汽油。他準備調動五百公斤的水和五百公斤的汽油。他調了一輛軍用大卡車運油,與一台越野車同行,前往“720”基地,給考察隊送油。至於調動飛機隻能運水,必須經軍區首長同意。由於庫木庫都克沒有機場,隻能派直升機送水。

6月17日上午,周夫有向新疆軍區請示,調動直升機為科學考察隊送水。軍區首長馬上批複同意。

當時,馬蘭基地的永紅機場沒有直升機,要從烏魯木齊調來。烏魯木齊空軍指揮部派出了“4641”號直-5型直升機從烏魯木齊飛往馬蘭。這架直升機的機長兼駕駛為於瑞棋,副駕駛為佟青智(錫伯族),領航員周懷修。

周夫有估計,把水送到庫木庫都克,要到18日。

於是,周夫有給科學考察隊複電:“飛機18日到達庫木庫都克。你們不要動,待命。”

當天下午,當“4641”號直-5型直升機從烏魯木齊飛抵馬蘭基地的永紅機場之後,周夫有乘坐直升機趕往“720”基地,在那裏指揮給考察隊送水與送油。

不料,就在當天深夜,周夫有在“720”基地收到考察隊的電報,得知情況有了急劇的變化。翌日淩晨,周夫有獲悉,彭加木失蹤!

彭加木提議從羅布泊東進

彭加木,55歲,稍高的個子,不胖,臉形上方下尖,仿佛是一個正方形下邊裝著一個等邊三角形,前額寬廣,朝前凸出。他的頭發朝後梳,白發並不太多,皮膚白皙,略微帶點病態的黃色,臉上皺紋不多。他講話聲音不大,帶有廣東口音,講話緩慢。然而,一旦激動起來,話也講得很快,頭頸上的青筋明顯地怒張。他戴著一副茶褐色邊框的近視眼鏡,度數不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