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9章 疑心切勿太重(2 / 2)

薩波達王掙紮著站起來指著天地發誓說:“天在上,地在下,如果我剛才說了一句謊話,請懲罰我!如果我說的全是真話,請讓我的身體平複如故!”

說也奇怪,薩波達王的話音剛落,全身突然長出了新肉,與沒割過之前一模一樣,甚至連個傷疤刀痕也沒留下。

天地諸神看到這種情形,個個合掌讚歎薩波達王的高尚品德,為他恢複健康而歡喜雀躍。

這隻是一個神話,而現實中像天帝釋這樣猜疑心重的人大有人在。古代三國中的曹操就是一個典型多疑的人,我們就舉他所做的一事為例:曹操刺殺董卓失敗後,與陳宮一起逃到呂伯奢家。曹呂兩家世代相好,很有交往,呂伯奢見曹操來了,自然高興,本想殺一頭豬招待他,可是曹操因聽到磨刀之聲,又聽說要“縛而殺之”,便生疑起來,以為他要殺自己,於是不問青紅皂白,拔劍誤殺了他。呂伯奢死的可真無辜,本是一番好意,卻落個悲哀的慘局。像曹操猜疑心很重這樣的人,整天疑神疑鬼,無中生有,認為人人都不可信,不可深交。這種人自然就不能灑脫地與人交往,久而久之不僅自己心情不好,也影響到人際關係……這種人心有疑惑,不願公開,也少交心,整天悶悶不樂,鬱鬱寡歡。由於自我封閉,阻隔了外界信息的輸入和人間真情的流露,便由懷疑別人發展到懷疑自己,懷疑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變得自卑、怯懦、消極、被動。

猜疑心理的產生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麵的原因:

第一,因為不自信而懷疑他人。

古人說:“長相知,不相疑。”反之,不相知,必定長相疑。不過,“他信”的缺乏,往往又同“自信”的不足互為牽連。疑神疑鬼的人,看似疑別人,實際上也是對自己有懷疑,至少是信心不夠。有些人在某些方麵自愧不如別人,因而總認為別人在貶低自己,挑剔自己,算計自己。一個人自信越足,越容易信任別人,越不易產生猜疑心理。

第二,作繭自縛的封閉思路。

猜疑一般總是從某一假想點開始,最後又回到假想原點去,就像畫圓圈一樣,越畫越粗,越畫越圓。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疑人偷斧”的寓言了:一個人丟失了斧頭,懷疑是鄰居的兒子偷的。從這個假想目標出發,他觀察鄰居兒子的神色儀態、言談舉止,越看越像偷斧頭的樣子,思考的結果進一步鞏固和強化了原先的假想目標。他推斷賊非鄰子莫屬。可是,不久在山穀裏找到了斧頭,再看鄰居那個兒子,竟然一點也不像偷斧者。現實生活中猜疑心理的產生和發展,幾乎都同這種封閉性思路操縱了正常思維密切相聯。

第三,對遇到的挫折的過度防衛。

有些人以前由於輕信別人,在交往中受過騙,蒙受了巨大的精神創傷和感情挫折,結果心灰意冷,不再相信任何人。

猜疑的人往往過於敏感。敏感並不一定是缺點,對事物敏感的人往往很有靈氣,有創造力……但如果過於敏感,特別是與人交往時過於敏感,就需要想辦法加以控製了。具體可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一是用理智力量克製衝動情緒的產生。當發現自己開始懷疑別人時,應當立即找到產生懷疑的原因,在沒有形成思維之前,引進正反兩個方麵的信息。現實生活中許多猜疑,揭穿了是很可笑的,但在揭穿之前,由於猜疑者的頭腦被封閉性思路所主宰,卻會覺得他的猜疑順理成章。此時,冷靜思考顯得尤為重要。

二是培養自信心。每個人都應當看到自己的優點,培養起自信心,相信自己會與環境融洽相處,會給別人留下美好的印象。這樣,當我們充滿信心地進行工作和生活時,就不用擔憂自己的行為,也不會隨便懷疑別人是否會挑剔、為難自己了。

三是學會自我安慰。個人在生活中,遭遇別人的非議和流言,與他人產生磨擦,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在一些生活細節上不必斤斤計較。可以糊塗些,這樣就可以避免自己煩憂。如果覺得別人猜疑自己,應當安慰自己不必為別人的閑言碎語所困擾,不要在乎別人的議論,這樣不僅解脫了自己,而且還取得了一次小小的精神勝利,產生的懷疑自然就煙消雲散了。

四是及時溝通,解除疑惑。世界上不被誤會的人是沒有的。關鍵是我們要有消除誤會的能力與辦法,如果誤會得不到盡快的解除,就會發展為猜疑;猜疑不能及時解除,就可能導致不幸。所以如果可能的話,最好同你“懷疑”的對象開誠布公地談談心,以便弄清事實……解除誤會。猜疑者生疑之後,冷靜的思索是很重要的,但冷靜思索後如果疑惑依然存在,那就該通過恰當方式,同被疑者進行真誠的交心。若是誤會,可以及時消除;若是意見分歧……通過談心,了解對方的想法,也很有好處;若真的證實了猜疑並非無故,那麼,心平氣和地與對方討論,也有可能使事情解決在衝突發生之前。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