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2章 不要指望別人感激你(2 / 2)

這位婦人需要的是關愛與注意,更確切地說,她要的是“感恩”,可惜她大概永遠也得不到感激或敬愛,因為她認為這是應得的,她要求別人給她這些。

有多少人都像她一樣,因為別人都忘恩負義,因為孤獨,因為被人疏忽而生病。他們渴望被愛,但是在這個世上真正能得到愛的惟一方式,就是不索取,相反的,還要不求回報地付出。

這聽起來好像太不真實、太理想化了,其實不然!要求別人感恩不是追求幸福的最好的一種方式,要追求真正的快樂,就必須拋棄別人會不會感恩的念頭,隻享受付出的快樂。

為人父母者一向痛恨子女不知感恩。

即使莎劇主人翁李爾王也不禁喊道:“不知感恩的子女比毒蛇的利齒更痛噬人心。”

可是如果我們不教育他們,為人子女者怎麼會知道感恩呢?忘恩原是天性,它像隨地生長的雜草。感恩則有如玫瑰,需要細心栽培及愛心的澆灌。

如果子女們不知感恩,應該怪誰?也許該怪的就是我們自己。如果我們從來不教導他們向別人表示感謝,怎麼能期望他們來謝我們?

一位住在芝加哥的先生在一家紙盒廠工作得很辛苦,周薪不過40美元。他娶了一位寡婦,她說服他向別人借錢送她兩個前夫的兒子上大學。他的周薪得用來支付食物、房租、燃料、衣服及繳付欠款。他像苦力一樣蠻幹了四年,而且從不埋怨。

有人感謝他嗎?沒有,他太太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那兩個兒子當然也是一樣。他們一點也不覺得對這位繼父有任何虧欠,僅僅是道謝一聲。

這怪誰呢?這兩個兒子嗎?也許!可是這位母親不是更不該嗎?她認為這兩個年輕的生命不應該有這種義務的負擔,她不要她的兒子“由負債”開始他們的人生。因此她從沒想到要說:“你們的繼父資助你們念大學,多好的人啊!”相反的,她的態度卻是:

“噢!那是他原本該做的。”

她認為沒有加給他們任何負擔,可是事實上,她讓他們產生了一種危險的念頭,認為這個世界有義務讓他們活下去。果然,後來有一位男孩想向老板“借”點錢,結果身係困境。

讓我們不要忘了,要想有感恩的子女,隻有自己先成為感恩的人。我們的所言所行都十分重要。在孩子麵前,千萬不要詆毀別人的善意,也千萬別說:“看看表妹送的聖誕禮物,都是她自己做的,連一毛錢也舍不得花!”這種反應對我們可能是件小事,但是孩子們卻聽進去了。因此,我們最好這麼說:“表妹準備這份聖誕禮物,一定花費了不少時間!她真好!我們得寫信謝謝她。”這樣,我們的子女在無形中也就學會養成讚賞和感激的習慣了。

不要指望別人感激你,這才是你感性做人、理性做事的方式,更是外露而內斂的聰明人修煉自身素質、漸入佳境的秘經,也是我們享受快樂生活的途徑。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