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細心關注小事才能做成大事(2 / 2)

20世紀30年代的台灣,農村還處在手工作業狀態,稻穀收割與加工的技術很落後,稻穀收割後都是鋪放在馬路上曬幹,然後脫粒,砂子、小石子之類的雜物很容易摻雜在裏麵。

用戶在做米飯之前,都要經過幾道淘米的程序,用起來很不方硬,但買賣雙方對此都習以為常,不以為怪。

王永慶卻細心地從這一司空見慣的現象中找到了出發點。他帶領兩個弟弟一齊動手,不怕辛苦,不怕麻煩,一點一點地將夾雜在米裏的秕糠、砂石之類的雜物撿出來,然後再出售。這樣,王永慶米店賣的米質量就要高一個檔次,因而深受顧客讚許,米店的生意也日漸興旺起來。

在提高米質見到效果的同時,王永慶在服務上也更進一步。當時,用戶都是自己前來買米,自己運送回家。這對於年輕人來說不算什麼,但對於一些上了年紀的老年人,就是一個很大的不便了;而當時年輕人整天忙於生計,且工作時間很長,不方便前來買米,買米的任務隻能落到老年人的身上。王永慶注意到這一點,於是打破常規,主動送貨上門。這一方便顧客的服務措施,大受顧客歡迎。

當時還沒有送貨上門一說,增加這一服務項目等於是一項創舉。即使是在今天,送貨上門充其量是將貨物送到客戶家裏並根據需要放到適合的位置,就算完事。那麼,王永慶是怎樣做的呢?

每次給新顧客送米,王永慶都細心記下這戶人家米缸的容量,並且問清楚這家有多少人吃飯,有多少大人、多少小孩,每人飯量怎麼樣,依此推斷該戶人家下次買米的大概時間,記在本子上。到時候,不等顧客上門,他就主動將相應數量的米送到客戶家裏。

王永慶給顧客送米,還要幫人家將米倒進米缸裏。如果米缸裏還有米,他就將舊米倒出來,將米缸擦幹淨,然後將新米倒進去,將舊米放在上層,這樣,陳米就不至於因存放太久而變質。王永慶這一精細的服務深深感動了不少顧客,贏得了很多回頭客。

在送米的過程中,王永慶還了解到,當地居民大多數家庭都以打工為生,生活並不富裕,許多家庭還未到發薪日,就已經囊中羞澀。由於王永慶是主動送貨上門的,到收款時,碰到顧客手頭緊,一時拿不出錢的,會弄得大家很尷尬。為解決這一問題,王永慶采取按時送米,不即時收錢,而是約定到發薪之日再上門收錢的辦法,極大地方便了顧客。

王永慶精細、務實的服務方法,使嘉義人都知道在米市馬路盡頭的巷子裏,有一個賣好米並送貨上門的王永慶。有了知名度後,王永慶的生意很快紅火起來。這樣,經過一年多的資金積累和客戶積累,王永慶便自己辦了個碾米廠,在離最繁華熱鬧的街道不遠的臨街處租了一處比原來大好幾倍的房子,臨街的一麵用來做鋪麵,裏間用作碾米廠。就這樣,王永慶從小小的米店生意開始了他後來問鼎台灣首富的事業。

細節的成功看似偶然,實則孕育著成功的必然。惠普創始人戴維·帕卡德說,“小事成就大事,細節成就完美”。細節並不是孤立存在的,就像浪花展示了大海的美麗,但必須依托於大海才能存在一樣,要把重視細節、將大事做細養成一種習慣才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