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細心關注小事才能做成大事(1 / 2)

我們知道,事情都是從一點一滴開始的,但人們總是很難把握好這難以觀察的點滴,隻有顧全大局,統籌兼顧,事情才會解決好。細心地關注不那麼起眼的小事,有時它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是你做事成敗的轉折點。

有一家生產牙膏的公司,產品優良,包裝精美,很受消費者喜愛,營業額連續十年遞增,每年的增長率都在10%到20%。可是到了第11年,企業業績停滯下來,第12年、第13年也如此,維持同樣的數字。公司總裁召開高級會議,商討對策。

會上,公司總裁許諾說:誰能想出解決辦法,讓公司業績增長,給予10萬元重獎。有位年輕經理站出來,遞給總裁一張紙條,總裁打開紙條,看完,馬上簽了一張10萬元的支票給這位經理。

那張紙條上隻寫了一句話:將牙膏管開口擴大一毫米。

消費者每天早晨習慣擠出同樣長度的牙膏,牙膏管開口擴大一毫米,每個消費者就多用1毫米寬的牙膏,每天牙膏的消費量將多出多少呀!

公司立即開始更換包裝。一年後,公司的營業額增加了32%。

據稱,日本的學者、記者和商人們每每糾纏著美國生活中甚至是最細枝末節的信息不放,其態度之頑固幾乎到了荒唐的地步。

有一次,一個在由一位美國女教師執教的英語班上學的日本年輕商人,在女教師正講解過去分詞時突然打斷並問她是否穿著內衣。這位女教師開始感到很憤怒,但當她看到那位日本學生並沒有侮辱她的意圖時,心情又平靜了下來。通過交談,女教師才了解到,這個為一家日本大紡織公司工作的青年人,隻不過是在進行一個小小的現場調查。

聽到這個故事的美國人不約而同地覺得這件事很可笑,有人還為這位日本青年人的行為流露出了一絲輕蔑。但也有人認為,正是這種對美國消費者的愛好、習慣和需要所做的不倦了解——

當然一般是在相對來說更科學的基礎上組織調查,才使日本工業在美國市場上如此頻繁地戰勝美國公司。

成功者與失敗者之間究竟有多大差別?人與人之間在智力和體力上差異並不是想像中的那麼大。很多小事,一個人能做,另外的人也能做,隻是做出來的效果不一樣,往往是一些細節上的功夫,決定著完成的質量。台灣首富王永慶就是從細節中找到成功機會的人。

王永慶早年因貧困讀不起書,隻好去做買賣。1932年,16歲的王永慶從老家來到嘉義開一家米店。當時,小小的嘉義已有米店近30家,競爭非常激烈。當時僅有200元資金的王永慶……隻能在一條偏僻的巷子裏承租一個很小的鋪麵。他的米店開辦最晚,規模最小,更談不上知名度了,沒有任何優勢。在新開張的那段日子裏,生意冷冷淡淡,門可羅雀。

當時,一些老字號的米店分別占據了附近大的市場,而王永慶的米店因規模小、資金少,沒法做大宗買賣;如果搞零售呢?那些位置好的老字號米店在經營批發的同時,也兼做零售,沒有人願意到他這一地角偏僻的米店買貨。王永慶曾背著米挨家挨戶去推銷,但效果並不理想。

王永慶感覺到要想米店在市場上立足,自己就必須有一些別人沒有或做不到的優勢才行。仔細考慮之後,王永慶很快從提高米的質量和服務上找到了突破口。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