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取悅他人就是在取悅自己(2 / 2)

很快她發現她先生是安全的。於是,她努力為那些不知先生生死的太太們打氣,也安慰那些寡婦們——好多太太都失去了丈夫。這一次陣亡的官兵共計2117人,另有960人失蹤。

開始的時候,她還躺在床上接聽電話,後來她坐在床上。最後,她越來越忙,又興奮,竟然忘了自己的病情,她開始下床坐到桌邊。因為幫助那些比她情況還慘的人,使她完全忘了她自己,她再也不用躺在床上了,除了每晚睡覺的8個小時。她發現如果不是日本偷襲珍珠港……她可能下半輩子都是個廢人。那時她躺在床上很舒服,她總是在消極地等待,現在她才知道潛意識裏她已失去了複原的意誌。

偷襲珍珠港是美國曆史上的一大悲劇,但對她個人而言,卻是最重要的一件事。這個危機讓她找到她從來不知道自己擁有的力量。它迫使她把注意力從自己身上轉移到別人身上。它也給了她一個活下去的重要理由,她再也沒有時間去想自己或理會自己的病情了。

也許有人會說:“這些事不怎麼樣,如果聖誕夜我遇到孤兒,我也會幫助他們:如果我碰到珍珠港那事,我也很樂意做耶茨太太所做的事,可是我的情況與別人不一樣。我的日子再平凡不過了,我一天得做8小時無聊的工作,從來沒有遇上什麼有趣的事發生在我身上。我怎麼去幫助別人呢?”

這個問題問得好。不管你的人生多麼單調,平淡,那怕你無所事事,遊手好閑;但父母、朋友、親人病了,你可以去照顧他,他病好了,你也放心啦!哪怕你是一個擦皮鞋的,別人的鞋子亮了,你也就滿足了;哪怕你是一位打水工,別人喝到水,你也就開心了;哪怕你是一位清潔工,馬路清潔了,大家都舒服,你也就高興啦!問題是你有沒有表示過熱切真誠的興趣,這樣做對你有什麼好處?那當然是帶來更大的快樂、更大的滿足,更以自己為榮。

第三,對別人好的時候,也就是對自己最好的時候。

威廉·費爾普斯是耶魯大學的教授。

他到旅館、理發店或商店時,一定會跟他遇到的人聊聊天。他要讓他們覺得他們是一個人——而不是一部機器上的螺絲。有時他會讚美店裏的女服務生眼睛或頭發很美。他會問他們理發時站一整天累不累,他問他們是怎麼進入理發業的,比如幹多久啦?理過多少次啦?他幫他們一起數。他發現對他們感興趣就可以給他們帶來很大的樂趣。他常跟行李搬運工握手。工作了一整天,這會令他精神振作。一個酷熱的夏天,他到火車餐車上去吃午餐。餐車擠得水泄不通、悶熱無比,而服務又很慢。服務生終於過來把菜單給他,他說:“在廚房做菜的那些人今天可慘了。”服務生開始咒罵,他以為他生氣了,他說:“老天啊!客人都在抱怨食物不好,他們埋怨服務太慢,又嫌這裏太熱、東西太貴。我聽這些抱怨聽了19年,你是第一位也是惟一一位對廚師表示過同情的客人。他祈禱有更多像你這樣的客人。”

服務生隻因為他把廚師當人看待就如此驚奇,人所企求的,隻不過是希望自己被當做人對待。有時他在路上碰到有人牽著狗散步,他總不忘讚賞那隻狗。他走過後回頭看時,常會看到那人很欣賞地拍拍他的狗,他的讚賞重新引起了他的欣賞。

有一次在英國,威廉遇到一位牧師,他真心稱讚牧師那隻強壯聰明的牧羊犬。他請牧師告訴他如何訓練那隻狗。他走開後,回頭看見那牧羊犬搭在它主人的肩上,而它的主人正在拍它的頭。就因為對牧師的狗表示感興趣,他就能讓那牧師開心,那隻狗也開心,當然他自己更開心。

第四,一個人想得到快樂,就不能隻想到自己,而應為他人著想,因為快樂來自於你為別人……別人為你。

有位女士以前在費城是靠社會救濟金生活的。她年輕的歲月中最大的悲劇都來自家庭貧困。她從來不能像別的少女們那樣享受正當的社交生活。她衣著寒酸,而且常常太小,繃在身上,當然款式也都過時了。她覺得無顏見人,常常哭著睡去。絕望中,她忽然心生一計,每次在聚會裏,她都請她的男伴談談他的經曆、想法以及對未來的計劃。她問這些問題,倒不是對他們的回答特別感興趣,實在隻是希望分散他們的注意力,不要看出她的裝扮寒酸。可是,奇妙的事發生了:當她聽這些青年談話時,她學到了一些東西,並開始產生了真正的興趣。她變得興味盎然,自己也忘了服飾的問題。可是最令她驚異的是:因為她是個很好的聆聽者,又鼓勵他們談論自己,他們跟她在一起時總是很快樂,她竟漸漸成為最受歡迎的女孩,有3位男士都要求她嫁給他。

現在,你明白了嗎?一個人隻想到自己,是不可能真正活出自己的人生來的。正如德萊塞所說……幫助別人過得更好,我們應該立即行動,不要浪費時間。人生這條道路,我隻能經過一次……如果我能行任何善事——請讓我現在就做,不要讓我拖延,也不要讓我輕視,因為,我再也不能回到老路上去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