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取悅他人就是在取悅自己(1 / 2)

做人誰都希望能夠快樂,但是怎樣才能得到快樂呢?先要送出快樂——也許這不是惟一的答案,但是定是最好的答案。

耶穌說:“人因我而失去生命者,將得永生。”這實在是永恒的真理,中國有句諺語說:“送花者手染餘香。”“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什麼是善行呢?穆罕默德說:“善行是能給他人臉上帶來歡笑的行為。”盡力取悅他人就是在行善事。

說到這裏,可能有人會問:“什麼行善,對別人的事感興趣,這全是胡扯!”還說:“我才懶得過問別人的事,我隻要賺到錢,舒舒服服地過日子,得到我追求的東西就夠了,管別人那麼多閑事幹啥呀?”

知不知道產生憂慮、恐懼與抑鬱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原因就是隻想到自己,當你在取悅別人的時候,就不會有時間想到自己,波斯宗教家左羅斯特說:“對別人好不是一種責任,它是一種享受,因為它能增進你的健康與快樂。”紐約心理服務中心主任林克曾說:“我認為,現代心理學最重要的一個發現就是,科學證明為完成自我實現與得到快樂,自我犧牲與紀律都是必要的。”富蘭克林說得更簡單:“你對別人好的時候,也就是對自己最好的時候。”

我們從下麵四個方麵以及事例來看看取悅他人有沒有必要:

第一,每天想到一個人,並努力使他開心,這樣就能幫你克服憂鬱病。

這是從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博士在《人生對你有何意義》一書中的幾個段落中摘錄下來的,供你借鑒:

憂鬱症是對他人的一種長期憤怒責備的情緒,其目的是贏得他人的關心、同情與支持,病人似乎仍因自身的罪惡感而沮喪。憂鬱病人第一件回想的事多半是:“我記得我很想躺在沙發上,可是我哥哥先躺下了,我一直哭到他不得不起來讓我。”

抑鬱病人常以自殺來報複自己,因此醫生的第一步是避免給他任何自殺的借口。我自己治療的第一條是先解除這種緊張,我會說:“千萬別做任何你不喜歡的事。”這看起來沒什麼,但我深信這是一切問題的根源。如果病人能做他想做的事,那他還能怪誰?又怎麼向自己報複?我會告訴他們:“如果你想上戲院,或休個假,就去做。如果半路上你又不想去了,那就別去。”這是最好的狀況,因為他的優越感會得到滿足。他就像上帝一樣隨心所欲。不過,這完全不符合他的習性。他本來是想控製別人、怪罪別人,如果大家都同意他,他就無從控製了。用這種方式,我的病人還沒有一個自殺過。

病人通常會回答:“可是沒有一件事是我喜歡做的。”我早就準備好了怎麼回答他們,因為我實在聽過太多次了,我會說:“那就不要做任何你不喜歡的事。”有時候他會回答:“我想在床上躺一整天。”我知道隻要我同意,他就不會那麼做。而如果我反對,就會引起一場大戰。我通常一定會同意的。

這是一種方式。另一種處理他們生活方式的方法更直接。我告訴他們:“隻要照這個處方,保證你14天內痊愈,那就是每天想辦法取悅別人。”看他們覺得如何。他們的思想早被自己占滿了,他們會想:“我幹嗎去擔心別人?”有的人會說:“這對我太簡單了,我一生都在取悅別人。”事實上他們絕對沒有做過。我叫他們再想想看。他們並沒有再去想它。我告訴他們:“你睡不著的時候,可以全部用來想你可以讓誰開心,而且這對你的健康會很有助益。”

第二天我問他們:“你昨晚有沒有照我建議的去做呀?”他們回答:

“昨晚我一上床就睡著了。”當然這都是在一種溫和友善的氣氛下進行的,不能露出一絲優越感。

有人會說:“我做不到,我太煩了!”我會說:“不用停止煩惱,你隻要同時想想別人就好了。”我要把他們的注意力轉移到別人身上。很多人說:“為什麼要我去取悅別人?別人怎麼不來取悅我?”“你得想到你的健康。”我回答:“別人後來會有苦頭吃的。”我幾乎沒有碰到過一位病人說:“我照你的建議想過了。”我所有的努力不過是想提高病人對他人的興趣。我了解他們的病因是因為與人缺乏交流,我要他也能了解這一點。什麼時候他能把別人放在同等合作的地位,他就痊愈了……十誡中最難的一條是“愛你的鄰人”……我們對人的要求,以及所能給予的最高讚賞就是,他應是一位好同事、好朋友、愛與婚姻的良伴。

第二,許多病人從醫學上找不到病因,他們隻是自憐,找不到生命的目標。

瑪格麗特·泰勒·那茨曾是一位小學教師,她最終卻成為美國海軍最受歡迎的女性,由於她心髒不好,所以一年多來躺在床上不能動,一天得在床上度過22個小時,她當年以為自己的後半輩子就這樣在床上度過了。如果不是日軍來轟炸珍珠港,她永遠都不能再真正麵對生活了。

發生轟炸時,一切都陷入混亂之中。一顆炸彈炸在她家附近,震得她跌下了床。陸軍派出卡車去接海、陸軍軍人的妻兒到學校避難。紅十字會的人打電話給那些有空餘房間的人。他們知道她床旁有個電話,問她是否願意幫忙做聯絡中心。於是她記錄那些海軍陸軍的妻小現在留在哪裏,紅十字會的人會叫那些先生們打電話來她這裏找他們的親屬。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