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在對自己的關愛中尋求快樂(1 / 2)

斯曼利·布蘭頓博士在一本書中寫道:“對每一個正常人來說,適當的‘自愛’是健康的表現。為了從事工作或達到某種目標,適度關愛自己是絕對必要的。”

的確如此。要想活得健康、快樂,“喜歡你自己”是必需的條件之一。但這並不要你“充滿私欲”的自我滿足。這應該意味著“自我接受”——一種真實的、深刻的接受自己的本來麵目,並伴隨著自尊心和人類的尊嚴感。

喜歡自己,像喜歡別人一樣重要。憎恨每件事或每個人,隻暴露出他們的挫折感和深深的自我毀滅。

真正成熟的人不會事事與別人分個高低。他會批評自己的失誤,或覺察到自己的不足,但是他知道自己的出發點是正確的,他仍願意繼續克服自己的弱點與不足而不是怨天尤人。

他對自己、對別人都有同樣博大的寬容心,不會因自己的一些缺陷而感到活得痛苦難受。

在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我們常常以物質上的成就來衡量一個人的價值。再加上對名望的追求、枯燥乏味的工作,處處都能使我們的精神錯亂,心靈迷失。

有對夫婦,丈夫是位成功的律師,有事業心,做事積極,也相當專製。這對夫婦的社交圈子自然是以丈夫的朋友為主,也都是相同類型的人——都以社會名望和物質的富有來衡量人的價值。而這位太太個性十分寧靜、謙遜,這樣的生活環境常常使她覺得自己十分渺小,難以把優點表現出來;而她所具有的品質也常常被人忽視,因此她越來越對自己沒有信心,也為自己不能達到別人的期望而痛苦不堪。她慢慢變得討厭自己。

其實,這位太太的問題不在於如何調整自己去適應環境,而在於如何適應自己、接受自己。她不能愉快地接受自己的真實麵目,卻幻想能變成另一個完全不同的人。她不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自己可以在生活中發揮作用。這種作用必須依著自己的個性表現出來,而不是盲目模仿他人。明白了這一點,她才會對自己產生信心,積極熱愛生活。

她重新肯定自我的第一步,是不再用別人的標準來衡量自己,建立起自己的價值觀標準,然後以此作為生活的指導。她也必須學習如何喜歡自己。

不喜歡自己的人的一個重要表現便是過度自我挑剔。適度的自我批評是健康的、有益的,對自我發展極有必要。但若過分對自己責備求全,則會使我們無法采取積極的行動。

有位女學生在下課之後跑來向老師抱怨自己的演講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當我上台講話的時候,立刻意識到自己的笨拙和膽小,”

她說:“班上的其他同學似乎都表現得鎮定自如,很有信心。

但我一想到自己的種種缺點,便感到害怕,就表達不出心中想說的話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