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心中要有時間的概念(2 / 2)

第八,要關心自己的工作。珍惜時間並不是讓人們變成隻知忙於各種具體事務,而不對時間的真正價值進行客觀估價的低效率的工作狂。創造時間的方法之一,就是要人們懂得在行動中更多地進行思考,而不是排除思考,尤其是對自己所做的工作沒有興趣,容易被其他無關緊要的事吸引時。比如,有的人從事寫作,寫作中要查閱相關資料,盡管他的案頭資料很齊全,但他有可能在翻閱資料的過程中,自覺或不自覺地把注意力轉移到某個與目標無關的問題上,分散了精力,這或許不是好現象。自己作為自己工作和行動的主宰,要先把不得不做的工作整理出來,逐一安排,方為上策。

不過不少人認為,提高工作效率就能避免浪費時間,其實,這是一個非常模糊而且錯誤的觀念。實際上,效率有別於效果或效益,與效能更是不能同日而語。高效率並不一定說明效果好或效益好,更不見得就節省時間。嚴格說來,時間的利用率隻能與效能相關,效果和效益兩者加起來才稱為效能。亦即效能=目標×效率。這就是說,目標方向正確,再提高工作效率,才會出現效能,在這個意義上,傳統的那種“時間與行為”的分析,試圖把一切事情都用最短的時間、最少的動作來完成的研究未必能提高效能。對我們來說,重要的問題應該是如何利用時間去減少工作中的困難,去做自己一直想做的且確實重要的工作,然後以最佳方式去完成它。這比高效率地去做偶然碰上的隨便一件事情要重要得多。

第九,尋找可能的替代者。人們從事某項事業,完成某項工作,並不是事無巨細,凡事都不求人,單憑一個人獨來獨往。高明的時間運籌者,不僅善假於物,而且善於用人。如果可能的話,請他人幫忙,也許會替你找出另一個節省時間的方法。

第十,保持良好的工作環境。環境是影響工作的因素之一,經過布置和安排的工作地點是任何勞動所必須的客觀環境和條件,在工業生產中,舒適的工作環境有利於提高生產效率早已被實踐所證明。在腦力勞動中,環境布置和安排的科學化,對提高效能的作用同樣是不可忽視的,環境因素很多,大而言之,氣候因素很重要。心理學家研究我國企業資料表明,北方生產的最佳氣候月份是上半年的四、五月份和下半年的九、十月份。一般而言,室內溫度在19攝氏度至21攝氏度之間,最適合人類工作。另外,辦公室或工作間內的空氣、聲音、光線、色彩、擺設等,都是不可忽視的環境因素,處理得當,效率大增。反之,就會大大地影響工作情緒。

第十一,消除緊張情緒。在當今競爭環境中,從業人員每天工作十多個小時的,其比例相當可觀。一些工作狂經常開夜車,甚至於通宵。然而,卻很少有人能較為客觀地評價自己的有效工作時間。很少有人冷靜地分析:在工作中因情緒緊張而浪費的時間,究竟有多少?人人皆會出現情緒緊張,不正視這個問題是不行的。尤其是在遭受挫折、恐懼、慌亂的時候,更感心理壓力過重。此種病態隨著工作量的提高而增加,使人疲憊不堪、心情晦澀,直接影響了工作和日常交際。避免緊張情緒的根本方法是將緊張的情緒連根拔除,具體方法是運動。運動能消除疲勞,鬆弛神經,當然,有條件的情緒緊張者也可以光顧心理谘詢門診。

第十二,要適當休息。會工作的人往往都是會休息的人,大凡成就卓著者都有獨特的休息方式。很多偉大的、有成就的科學家,他們不僅過著正常的家庭生活,而且還有時間從事業餘愛好。愛因斯坦、普朗克等科學大師並沒有因為他們的音樂活動而影響其科學工作;數學大師希爾伯特,閔可夫斯基等人發現每天散步大有益處。其實,道理很簡單,如果連續工作時間太長,會喪失頭腦的清醒和獨創性。大多數人的休息是娛樂或變換興趣,以防止變得遲鈍、呆滯和智力上的閉塞。這比那些忙忙碌碌的低效勞動者不知贏得了多少勞作奮鬥的時間。

說起來,時間是一個很大的話題,但對每一個人,它又是如此具體。要達到快一步的目標,不好好研究一下如何利用時間的問題是絕對不行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