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做人要明白百忍成金的道理(1 / 1)

當你氣血上衝時,不妨讓自己慢一步行動,忍一步或許能少走十步的彎路……當你解決問題,處理手頭的事情時,務必追求快一點,效率往往就在你所快的那一點之中……忍一步與快一點都是人生的必修課,是步入更高生存境界的不二法門。

人和人之間相處難免會有一些不愉快的事發生,尤其在當今科技日益發達,工商日益發展的社會中,到處充滿了來自生活、就業、愛情、學習等等方麵的壓力,那些受壓力影響的人心情容易變得浮躁不安,情緒容易波動,做事容易衝動,衝突往往一觸即發。所以,不少人在手腕上紋下“忍”字的刺青,就是要提醒自己百忍才能成金。

百忍成金這個詞是由這樣一個故事而來的。

山東張公五世同居,信奉百忍家道興。據說他發願,在他的一生中,要行100件大忍辱的事,忍過了99次之後,第一百次時是他的孫子娶妻那一天,突然來了個道人,要試驗他是否真有忍辱功夫,便向他要這個新娘子,先與自己做一夜夫妻,這一件事使張公很感為難,但他往寬處一想,我什麼辱事都忍受過了,這最後一次忍辱有什麼不能呢?於是勸其孫兒,完成他的百忍大願,忍辱一下。後來這位道人在新娘房中,跳個不休,嘴裏不停地說:“看得破,跳得過。”跳到天亮,忽然倒在地上死了,新娘駭叫起來,待眾人來看時,已變成了一個金人,由此致富。故說張公百忍成金,山東那個地方,到現在還有一座巍峨的“百忍堂”紀念他忍辱的德行。

當然,這樣的忍已到了極端的程度,並不值得提倡,但它所闡明的凡事忍一步的道理是沒有錯的。

忍耐是一種傳統美德,是一門大學問,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這是修養品性的好方法。

許多人血氣方剛,常常為了發泄一時之恨,糊塗地犯下彌天大罪,造成了終身遺憾和家人的不安,實在是太不值得。其實隻要在做事之前多一分斟酌,並以清晰的頭腦,心平氣和的態度去麵對,就可以避免人與人之間所有的不開心了。現代高僧廣欽和尚在福建省出家,住在承天寺。他說自己沒有福報,不敢接受供養,就去住山洞,一住就是15年。15年後回到廟裏,他還是不住寮房,要求守大殿。大殿不能安床鋪,隻能天天晚上在大雄寶殿打坐……過了一段時間,監院師和香燈師召集大家宣布說,昨天晚上大雄寶殿的功德箱被盜。這個功德箱是廟裏的主要經濟收入,從來沒有發生過被盜的事。過去夜裏沒有人守,也沒有發生這種事。所以,當時大家自然懷疑到廣欽和尚,認為你在殿裏打坐,即使你沒有偷,別人偷,你應該知道吧,也有責任。大家對他的看法就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轉彎,認為此人號稱坐山洞15年,結果還幹出這等事,就很鄙視他,認為太不應該了,全廟的人包括處來的居士都對他另眼相看。他本人卻並沒有申明一句:“我沒有偷,也沒有看到別人偷”。好像這件事與他無關一樣。別人罵他、指責他,他也不回答,若無其事一樣。這樣過了一個星期,監院師又集合大家宣布:“沒有功德箱被盜這回事,我之所以這麼說,是為了考驗一下廣欽師住山洞15年,到底有沒有功夫。

現在證明他真有功夫!”

用寬宏大量來對待人,再難處的人都可以相處。這也是培植自己的品德。有句話說“宰相肚裏能撐船”,當宰相,官雖然大,權雖然重,但是也要受得住百官氣。因為人家官雖然小,但有很多事情也可以給你製造麻煩,所以各種各樣的氣都要受。沒有容人之量,就不可能有大的福報。儒家很重視忍,認為忍是處世的一個很重要的方法。相傳中有“張公百忍”,張公有一個大家庭,相處很和睦,皇帝問他用了什麼好辦法,他就寫了一百個“忍”字。家庭也好,社會也好,人際關係要和諧,就隻有靠一個“忍”字,能互相忍讓,關係就和諧了。國際關係也是如此,主持一個國家的人,能夠克製、忍讓,就可以化幹戈為玉帛,避免戰爭的爆發。

忍耐並非貪生怕死,退後並非畏懼,而是不使衝突發生,也是在尋找更好的時機。如勾踐為吳王打掃馬房,不是苟且偷生、貪生怕死的行為,而是為了等待機會雪恥複國;韓信受胯下之辱,不是怕死、懦弱,而是為了將來能創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

百忍成金,學會忍耐就會“成金”,終會有發光的那一天。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