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崇高理想帶來好思路(5)(3 / 3)

特德·特納正是這樣一個冒險家。當時,特德·特納已是全美第一個通過衛星播放有線電視節目的老板,在亞特蘭大擁有一家“超級電視台”。特納不甘平庸,他一直懷著與美國廣播公司(ABC)、全國廣播公司(NBC)和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卜一較高下的雄心。但是,三大電視網已雄踞美國幾十年,他率領的那個亞特蘭大“超級電視台”如同摩天大廈下的一個小商亭,實在沒有出頭之日。他要實現這個夢想,就必須在電視領域找到一個新的突破口。於是,他打算創建一個24小時的有線新聞電視網。

一石擊起千層浪。消息一傳出,立即招來一片反對之聲。人們普遍認為經營電視新聞隻會賠錢。它的收視率不高,製作費卻高得驚人,報道一條中東熱點新聞,僅差旅費就相當於美國一般家庭一年的收入。當時,美國三大電視網經營時數有限的新聞節目,一年尚虧損15億美元。在人們眼中,特納成了天下最大的傻瓜,認為特納最終會賠得傾家蕩產。對此,特納並不介意,他堅信隻有“傻瓜”才會在聰明人不敢企及的地方充分展示出自己的才華。

經過市場調查,他了解到:人們對24小時新聞節目不感興趣。對此,特納沒有畏縮,而是在心裏暗下決心:幹嗎要相信那個該死的市場調查呢?此刻需要的不是調查,而是創造。“飛機造出來之前,如果你調查有多少人願意坐飛機,又會有多少人說他願意呢?”想到這裏,特納如釋重負。他知道,任何冒險最終隻有兩種結果:創造,或是毀滅,而他卻隻對創造滿懷熱望。

籌建CNN的工作開始了。1980年6月,特納正式宣布:CNN將在一年內成立。

在CNN創建不到一年時,特納提出,CNN要和三大電視網比肩加入白宮記者團。起初,特納的請求並沒有被接受,特納便起訴白宮設立記者團違反了《公平貿易法》。他甚至起訴了當時的總統裏根、貝克和國務卿黑格。8個月以後,特納的訴訟終於收到了成效,CNN在白宮記者團中得到一個高級記者的席位。

CNN打進白宮。意味著可與三大電視網分庭抗禮了。

12年後,位於亞特蘭大的CNN中心,成了一個由12架巨大的衛星天線守護的莊園。美國1989年的一次民意測驗表明,觀眾對CNN的喜愛,已超過三大電視網。最後的一次民意調查表明,CNN已成為世界名牌,僅次於迪斯尼、柯達和奔馳而名列第四。

把創意融入生活

創新就是生活。生活的每一天,創新都像蒲公英的種子漫天飛舞,不經意間它便生根發芽。

進入21世紀,創新一詞在傳媒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一說到創新。很多人就會想到創造與發明,進而與科學家聯係起來。這種認識並不錯。但它卻導致了一種偏見,一旦把自己定位為一個普通人士,就可能將創新視為陌路,而不思創新。其實,創新就是生活。生活的每一天,創新都像蒲公英的種子漫天飛舞,不經意間它便生根發芽。

一天,時間管理專家為一群商學院的學生講課。

“我們來個小測驗。”專家拿出一個一加侖的廣口瓶放在桌上。隨後,他取出一堆拳頭大小的石塊,把它們一塊塊地放進瓶子裏,直到石塊高出瓶口再也放不下了。他問:“瓶子滿了嗎?”所有的學生應道:“滿了。”他反問:“真的?”說著他從桌下取出一桶礫石,倒了一些進去,並敲擊玻璃壁使礫石填滿石塊間的間隙。“現在瓶子滿了嗎?”這一次學生有些明白了,“可能還沒有。”一位學生應道。“很好!”他伸手從桌下又拿出一桶沙子,把它慢慢倒進玻璃瓶。沙子填滿了石塊的所有間隙。他又一次問學生:“瓶子滿了嗎?”“沒滿!”學生們大聲說。然後專家拿過一壺水倒進玻璃瓶直到水麵與瓶口齊平。

這個故事給了我們一個這樣的暗示:如何把創意融入生活?

一位美國白宮著名人士談起了這樣一件事:“小時候,媽媽拿來幾個蘋果舉在手中,對我們說:‘這個蘋果最大最好吃,誰都想要得到它。很好,現在。讓我們來做個比賽,我把門前的草坪分成三塊,你們三人一人一塊,負責修剪好,誰幹得最好,誰就有權得到它!’我非常感謝母親,她讓我明白了一個最簡單也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須努力爭第一。她一直都是這樣教育我們,也是這樣做的。在我們家裏,你想要什麼好東西要通過比賽來贏得,這很公平,你想要什麼、想要多少,就必須為此付出多少努力和代價!”

看看,這位媽媽讓一個蘋果的香味永遠留在了兒子的心間,運用的便是創意的力量。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注重創造,他以“天天是創造之時,處處是創造之地,人人是創造之人”為理念,來教育學生,規範自己。即便是教育學生,也不乏創意,不同凡響。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校園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塊砸自己班的男生,當即斥止了他,並令他放學時到校長室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