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思路要時時創新(6)(2 / 3)

王永誌說:“要跨越發展,就不能墨守成規。”

正是依靠領導者的創新理念,不斷地自主創新,我國科技工作者才突破了一個又一個被國際宇航界公認的尖端課題。

2003年10月15日,中華民族千年的飛天夢想終於變成了現實。楊利偉近乎完美的飛天之旅,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步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2005年10月12日,全球的目光見證了一個新的曆史事件:中國將兩名航天員成功地送上太空並成功返回。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負責人說:

“從神舟五號到神舟六號,中國的載人航天工程實現了更高層次上的跨越,甚至可以說是質的飛躍。”

正是因為有創新理念的引領,中國的航天事業才以超常規的發展速度突飛猛進。

任何項目,都不可能一開始就在最前沿,可能起點會很低,但是隻要勇於創新,就能夠突破性地前進,就能實現跨越性的發展,乃至像“神五”、“神六”一樣,以最快的速度縮短與先進者的差距,走到時代的前沿!

出奇製勝取得突破

出奇製勝是標新立異的進一步引申運用,它比一般的標新立異要求更高。它標的“新”和立的“異”要達到“出奇”的程度,即不僅要出乎一般人的預料,而且其結果要令人大感意外和驚奇,以至最終實現某種較大的突破。

1986年4月,產品已行銷130個國家和地區的美國可口可樂公司突然宣布了一條震驚世人的消息,它宣稱要改變沿用了長達99年的老配方,並聲稱新配方是公司為迎接百年大慶,費時3年,耗資500萬美元,進行了20多:可人口味調查和飲用試驗研製出的新產品。此消息一出,一時間轟動美國。

可口可樂公司改變配方的決定宣布後,人們很快做出了反應,可口可樂公司每天都要收到大量表示抗議的電話和信件。有一個叫凱倫·威爾遜的人還組織了一個“全國老可口可樂飲戶協會”,甚至還在紐約的聯合廣場舉行了一次抗議生產新可口可樂的遊行示威。一些經銷可口可樂的商店也因銷量下降而拒絕再經銷。

令人大惑不解的是,可口可樂公司對廣大顧客的抗議浪潮表現出的卻是滿不在乎,這更加激起了人們的憤怒。南卡羅來納州竟有人組織起來向法院提出上訴說:網球、熱狗、可口可樂已成為美國生活方式的象征,任何公司和個人都無權對其進行改變,請求法庭給可口可樂公司以製裁。

這時,可口可樂公司的董事長喬治才於1986年7月10日宣布:為了既尊重老顧客的意見,也考慮到新顧客的需要,公司決定恢複老配方的生產,並命名為“古典可口可樂”;同時,標有“新可口可樂”字樣的新產品仍舊繼續生產。

這一消息傳出後,各地的可口可樂愛好者如釋重負,歡欣鼓舞,紛紛狂飲老可口可樂:與此同時,嚐試和喜歡新可口可樂的人也不斷增多。因此在美國和其他地區,可口可樂的銷售量進一步迅猛上升,公司發行的股票很快就上漲了257美元。

我們從以上敘述中都能夠看出,經過這麼一番折騰,可口可樂的“銷售量進一步迅猛上升”,“股票上漲了275美元”,這可不是什麼誤打誤撞,瞎貓碰上了死耗子,這是可口可樂公司精心策劃的事件。事情過了一段時間以後,廣大消費者終於悟出了其中的端倪,折騰了這麼久,原來是可口可樂公司搞的一次出奇製勝的產品推銷術。

古今中外的戰爭史上,出奇製勝的戰例數不勝數。商場如戰場,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商家們也常常運用出奇製勝的策略。出奇製勝是標新立異的進一步引申運用,它比一般的標新立異要求更高。它標的“新”和立的“異”要達到“出奇”的程度,即不僅要出乎一般人的預料,而且其結果要令人大感意外和驚奇,以至最終實現某種較大的突破。

勇於探索出奇跡

一旦你敢於探索陌生的領域,用新的眼光重新看待世界,走一條別人從未走過或不敢走的路,就會發現機會原來無處不在。

米切爾自幼體弱多病,是個性格內向、沉默寡言的孩子。當他從劍橋大學畢業以後,由於身體不好,無法到企業就職,隻好留校,在微生物教研室找了一份為學生實驗課做準備的工作。

他每天為學生準備實驗課。同時也在考慮自己應該另外研究些什麼。

在他上小學、中學時,所謂生物學不過是捕蝴蝶和蜻蜓。但是,人類的認識在不斷深化,對生物的認識已經深入到比微生物還小的病毒。病毒究竟是生物,還是物體,已經成為研究的中心課題。隻有將病毒機理揭示出來,才能揭示這一生命之謎,這成了當時的普遍看法。米切爾明白,蝴蝶和蜻蜓是生物,但無法想像病毒也是生物。如果在顯微鏡下觀察蝴蝶或蜻蜓的切片,就能看到細胞外麵有一層細胞膜。但是病毒沒有細胞膜,就是用電子顯微鏡看,也仍然看不到。或許,細胞膜根本就是不存在的。米切爾認為,沒有細胞膜的東西就不能算是生物,隻有細胞膜才是生命現象的關鍵特征。

他想,如果要研究,最好選擇一個生命科學中最重要的課題。例如:大腦是怎樣工作的?人是怎樣從一個受精卵變成胎兒,然後又長大成人的?很多人因患癌症而死,那麼癌究竟是怎樣產生的?人要吃飯、呼吸,那麼食物和空氣進入體內,又是怎樣轉化為能量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