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思路要時時創新(6)(1 / 3)

其實日常生活中我們會麵臨很多的機遇,也經常會有好運氣,可是由於司空見慣,或者思想沒有準備,頭腦不敏感,或者粗心大意,或者雖然注意到了某種特殊現象,但並未進行進一步的研究等等,都會使機遇喪失,錯過發現、發明的機會。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在弗萊明以前,就有其他科學家見過青黴素菌能抑製住葡萄球菌的現象;在倫琴以前,已經有物理學家注意到X射線的存在;琴納家鄉的不少人都知道感染過牛痘的人,能免生天花,特別是那些擠奶工……但是,由於他們對這些都不“感冒”,而坐失良機。

19世紀,一位名叫萊維·施特勞斯的德國猶太人到美國舊金山去經商。除了別的商品,他還帶了些帆布以供淘金者做帳篷之用。但他還沒有來得及下船,除帆布之外,其他貨物全部一售而空。一針一線都需從外麵進口的舊金山人需求之旺給萊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下船後,萊維帶著帆布開始了他的“淘金”曆程。他遇到一位挖金的礦工,此人向他抱怨道,他們需要的並不是帳篷而是挖金時經磨耐穿的褲子。頭腦靈活的萊維一點也不含糊,隨即和那位礦工一起到裁縫店,用隨身帶的帆布給他做了一條褲子,這就是世界上第一條工裝褲亦即今日十分時髦的尤其受年輕人喜愛的牛仔褲的鼻祖。那位礦工回去之後,消息不脛而走,大量訂貨迅即而來。

礦工需要的是耐磨的褲子,而萊維手頭隻有做帳篷的帆布。如果不是萊維的頭腦靈活,他就隻會後悔自己帶錯了商品,而失去這次絕好的賺錢機會了。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猶太人經商方麵的精明果然是名不虛傳。

哈佛大學MBA課堂上講述了這樣一個案例:

美國聯合碳化鈣公司的產品一度滯銷,公司為此十分擔憂。

正在這時,一群鴿子飛進了公司總部大樓的一間空房子裏。公司有關人員突生靈感,關閉所有門窗,不讓一隻飛走。隨後,立即打電話通知“動物保護委員會”派人前來救援,並電告各新聞機構。此舉驚動了新聞界,電視台、電台、報社紛紛派記者進行現場采訪。從小心翼翼地捕捉第一隻鴿子起,到最後一隻鴿子受到保護為止,前後共花了3天時間。

3天之中,新聞媒介作了一係列繪聲繪色的報道。其結果,該公司不但提高了知名度和美譽度,它所經營的碳化鈣也開始暢銷起來。

試想,如果不是該公司的有關人員頭腦靈活的話,怎麼能利用這飛來的大好機會?隻能看著鴿子和機遇悄悄地飛來,又默默地飛走。

如何抓住機遇,並沒有固定的模式和準則可循,但過人的洞察力和預見能力無疑是非常重要的。平時留心周圍的小事,有敏銳的洞察力,更容易捕捉靈感,把握機遇,獲得成功。

永遠走在時代前沿

在這個競爭激烈,發展迅速的時代,要想不被淘汰,唯一的辦法就是永遠走在時代的前沿。

中國在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得到了快速健康地發展,但由於我國經濟基礎薄弱,起點低,因此,時至而今,我國經濟、科技等的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的差距。

“如果不創造性地前進,40年的差距,什麼時候才能趕上?”

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王永誌在談到“神五”、“神六”發展奇跡時,所說出的振聾發聵的一句話。

從“神五”到“神六”,我們的載人航天事業,以最快的速度走在了時代的前沿。

在新中國成立之前的一個多世紀的時間裏,中國經濟和科技長期處於落後停滯的狀態。飽受西方列強的侵略和內戰的摧殘。根本無力開展航天研究。

飽嚐了“落後就要挨打”的慘痛教訓,新中國為了加強國防,和平開發利用太空資源,開始大力發展航天事業。

40多年來,中國的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而早在這之前,我國載人航天工程起步之時,距離前蘇聯人加加林上天已經過去了30多年。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科技工作者就立下了這樣的誓言:

“要從總體上體現中國特色和技術進步,走跨越式發展的道路。”

但是,“跨越式發展”談何容易。中國發展載人航天隻有自主創新,沒有任何捷徑可走。

作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總設計師,王永誌把創新作為趕超差距最有效的方法。

從一開始,中國的飛船就有創造性的設計。如在把航天員送上天之前,別人總是先讓猴子去體驗太空之旅,但我們卻沒有這麼做。中國的飛船與國外的有所不同,它有“三艙”——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而且具有更先進、更完善的逃逸和救生係統。

我國創新性地在飛船內設立了“擬人代謝裝置”,這種能像人一樣吸入氧氣、排出二氧化碳的“模擬人”,更為可信,更為科學。

中國載人航天由七大係統組成,無論是哪一部分的方案論證設計,我國的科學家都瞄準世界先進技術,確保工程剛起步就有強勁的後發優勢,關鍵技術能與世界先進水平並駕齊驅,甚至在局部上還有所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