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思路要時時創新(5)(2 / 3)

然而大家都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成功者走過的路,通常都不適合其他人跟著重新再走,因為第一個賣大蒜的人是智者,第二個賣大蒜的人就是愚者。每個成功者都是走出了一條獨特的、不能為別人所仿效和重複的路。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所要走的路當中,總有一段,是和他們走過的路相重合的,有很多時候,大家所走的其實就是同一條路,即使有所區別,也不過是大同小異。這就需要我們模仿那些成功者,避免走他們走過的彎路,這樣才可能加快自己的速度。

不要認為自己跟著別人後麵走他們已經走過的舊路,是沒有創新的表現,很多成功不是因為發現了一條新路,而是因為我們走在別人的前麵。如果在一開始,就能模仿成功者的姿態,那麼,通往成功的可能性要大於自己的摸索。

某陸軍請了一知名專家對士兵進行射擊訓練。這名專家找來兩名神射手,總結出他們在射擊時的心態和射擊時的動作,建立了一個正確的射擊要領。隨之對新手進行一天半的課程訓練。在課後進行測試,所有人都及格,而列為優等的人數竟是以往人數的三倍多。

由此可見,模仿對於成功的效應是多麼的巨大。

那麼,我們是不是選定了一個成功目標就對他進行全部的模仿呢?這樣做的結果隻能是東施效顰,非但不能取得同樣的效果,反而會失去了自我。對成功者的模仿主要有三個方麵:

模仿成功者的思想

要模仿成功者在奮鬥路上的心態和信念,他們是用什麼樣的精神信仰來支撐自己在麵對挫折和困難時選擇堅持;他們對待自己的目標抱一種什麼樣的態度;他們在解決問題時采用什麼樣的策略;模仿他們作出決定時對各種事物的順序層次安排;模仿他們為自己建造的整個思維係統。隻有理解他們的思想,才能模仿到成功。

例如我們要模仿一個人的說服技巧和成交技巧,模仿她如何把話說出去,把錢收回來。我們就要了解她說服對方的語言順序,成交的次序安排等等,了解她為什麼要這樣說而不那樣說,更要探究這樣說的好處在哪裏。當我們理解了她說服和成交時所運用的策略。我們也就掌握了這種策略。

模仿者的行為習慣

心理學上講,一個人所做的動作,很容易影響一個人的內心。如果我們做出一些興奮時的動作,即使自己原來的心態並不興奮,也會開始變得興奮;相反,如果做出一些情緒低落時的動作,即使自己原來的心態並不好,也會開始變得情緒不佳。

所以,要模仿自己選定對象的行為和習慣,從他的生活習慣、工作習慣、學習習慣以及時間管理習慣,到具體做事情時的一些表情、肢體語言、說話時的語速語調等等,都要盡量地去模仿。通過對行為習慣的模仿,我們會漸漸感悟到他們的內心,會讓自己更深一步地理解對象的信念與策略,才能做到形似和神似的統一。進而接近成功。

模仿成功者對待失敗的態度

無論是凡人還是有所成就者,在一生中不可避免要遭遇到各種挫折打擊還有失敗,而且成功者所經曆的失敗要數倍於常人,因此,就更需要學習成功者在麵臨失敗時的態度。

大凡有所作為的人,往往既重視失敗,又蔑視失敗,在失敗麵前,他們常常有“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從容和豁達,也有“天塌下來當被蓋”的胸襟和氣度。誰能一帆風順從不遭遇挫折呢,又有幾個人能常勝不敗不經磨難就取得成功?

在這個世界上,不管是誰,都會因失敗而付出代價。在失敗帶來的失望、沉淪等消極情緒麵前,我們就需要用成功者麵對失敗的態度來調解自己,成功者一致認為,失敗隻是暫時的受挫,人生沒有永恒的冬天。隻要能正確地對待失敗並從中找出教訓,反而是向成功的邁進。

模仿並不是簡單的重複,也不是不經思索的克隆,而是要善於在模仿的過程中,避免走彎路,做無謂的付出。

成功的道理很多,有些是能寫到書上的,還有很多是無法用文字總結的,這就需要我們善於模仿,模仿成功者的思維、行動以及心態,才能學到那些無法寫到書本上的真經。

模仿成功者的方法,我們就會成為下一個成功者。

巧妙地進行資源整合

善於發揮資源最大效益,善於將自己手中社會資源進行搭配交互整合,才能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獲得最大的收益。

一位老人臨死前向他的朋友托孤,也許年紀大了難免有些糊塗,他對朋友說:“我這個兒子並不聰明,但是我希望他能夠成為世界銀行的副總裁,洛克菲勒財團的董事,並成為總統的女婿。”他的朋友很為難,但是想到老人快走了,就答應了。

老人的朋友考慮了很久,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先找到了世界銀行的總裁,對他說:“我向您推薦一位年輕人。他是洛克菲勒財團的董事,並且即將成為總統的女婿,你願意任命他為世界銀行的副總裁嗎?”總裁考慮了一下就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