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智慧作為附加值
隻是把它當作一磅銅來賣,就隻能是35美分的價格,而把智慧加在上麵。可以賣到想要的任何價格。
做銅器生意的父親問兒子:“一磅銅的價格是多少?”兒子回答說:“35美分。”父親不悅地說:“整個國家的人都知道每磅銅的價格是35美分,但是作為猶太人的兒子,你應該說是35美元或者更多,不信你就試著把一磅銅做成小號看看。”
父親去世後兒子獨自經營銅器店,他做過銅鼓,做過手表的簧片,做過奧運會的獎牌,他把一磅銅的價格賣到了35美分的數倍。因為他記得父親的教誨:“當大家都認為一加一等於二的時候,你要讓它等於三或者更多。”
他把一磅銅的價格賣到最高價的時候因為一堆垃圾。當時美國政府為清理自由女神像翻新後留下的廢料和垃圾,向社會廣泛招標。在沒有人應征的情況下,他看到神像下堆積如山的銅塊、螺絲和木料後,爽快地簽了字。
就在一些人要看這個猶太人的笑話時,他開始組織工人對廢料進行分類。把廢銅熔化鑄成大小不一的自由女神像,安放在用水泥塊和木頭加工的底座上;把廢鉛和廢鋁做成紐約廣場的鑰匙賣給政府;他甚至把從女神像上雕刻下來的石頭賣給來旅遊觀光的人做紀念品。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裏,他讓這堆廢料變成了350萬美元現金,每磅銅的價格整整翻了1萬倍。
猶太人是世界上公認的聰明人,我們無須去考證這個種族是否真的就有遺傳的智慧,但現實中他們所表現出來的聰慧,很大一部分得益於父母的教育,他們從小就開始接受要用智慧賺錢的教育。如果故事中的父親不是教育孩子把智慧當成最寶貴的財富,那麼在孩子的世界裏,銅的價格將永遠是35美分。
猶太家庭裏的孩子們,常常要回答這樣的問題:如果有一天你的房子突然被燒了,你的財富也將化為灰燼,你會帶著什麼東西逃命?在年幼無知的孩子們看來,當然是帶錢了。他們認為沒有錢就沒有吃的穿的玩的;也有孩子說要帶著鑽石或者珍寶出逃,因為這些東西不會貶值,無論到了哪裏在什麼時候,都會有用。這時,父母就會循循善誘地問:錢財珍寶終究會有用完的一天,那時,你靠什麼生活呢?在孩子們困惑的目光中,他們會告訴孩子:要帶走的不是錢財,也不是珠寶,而是智慧。因為你所擁有的智慧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你隻要活著,智慧就永遠跟著你。
在聰慧而精明的猶太人眼裏,所有的東西都是有價的,都能失而複得,隻有智慧才是人生無價的財富。他們在教育孩子時不但把這種理念灌輸到他們的思維中,而且要求他們在實踐中親自去驗證。正是這種良好的教育方式,使得猶太人成為世界上最有智慧頭腦的種族,無論是在科學、哲學,還是商界,都有他們的精英。
然而在我們的周圍,大多數人受到的是一磅銅35美分的教育,所以,我們就隻能做35美分銅的生意,而那些認為銅的價格可以是35美分數倍的人,並不是他們的銅和我們的銅有什麼差別,而是他們在銅上麵,加上了智慧,而智慧是無價的。因此,同樣是一磅銅,若是做成門把手時可以賣到35美元;若是做成精美的小號,可以賣到35美元;若是做成瑞士手表的精巧簧片,可以賣到350美元;而若是被藝術大師雕塑成一件稀世珍品,則就是無價之寶了。但我們若是隻把它當作一磅銅來賣。就隻是35美分的價格。
世界上多數富翁都是在用頭腦裏的智慧賺錢,即使有突如其來的變故讓他傾家蕩產,一無所有,他很快就又會變成富翁。因為他失去的僅僅是資金,是廠房,是物質財富,但他的智慧是任何人無法奪走的。有位富豪曾經這樣說:現在把我全部的財產都拿走,甚至是把我放在孤島上,但隻要有一隻船經過,我就會重新掙回我的財產。這不是狂妄自大,而是他對自己高度的自信,隻因為擁有常人沒有的智慧,他才能說出這種“千金散盡還複來”的豪言。
在現實生活中,多數人靠出賣自己的勞動力賺錢;少數人憑借自己的一技之長賺錢;小部分人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賺錢;極少數人是用腦袋裏的智慧賺錢。這就是我們生活中,為什麼絕大部分財富掌握在極少數人手中的原因,也是為什麼眾生都碌碌無為的原因。
生活給我們的事物都是一樣的價格,就看我們在這上麵增加了多大的附加值。體力加在上麵,隻能換得個衣食無憂;技術加在上麵,可能會達到小康的生活水平;知識加在上麵,可以步人富裕階層;而智慧加在上麵,則可以自由地享受人生。
猶太人並不是天生就聰慧,他們小時候也會選擇金錢而忽視智慧;平凡的大多數也不是生來就愚鈍,隻是我們被一磅銅35美分的觀念束縛了而已。如果我們能把自己的智慧加到這一磅銅上,它可以是我們所想得到的任何價格。
在財富時代,體力、技術甚至知識帶來的財富都是有限的,隻有把智慧作為附加值,才能真正成為財富的主人。
拐是如何賣出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