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獨有偶。一家植物園因常有遊客折花,曾經在告示牌上寫過這樣一條告示:凡折花者,罰款10元。但依然有“愛花族”我行我素,折花的大有人在。一位管理人員對這種常見的“懲罰語言”大膽地進行了一下改革,他寫道:凡舉報折花者,獎勵10元。這個小小的改變令折花者望而卻步,因為過去折花隻需防範管理人員,而今,所有的人都要加以防範,花木自然躲過了一劫。
上述兩例,不過是在語言表述習慣上做了一點小文章而已。若是廣開視野,在諸多習慣上都進行創新,就會產生奇妙的結果。
有人在年齡的算法上打破習慣,把年齡減去10歲,中老年人神采奕奕。顯得青春不老,真的好像年輕了10歲一樣。
有一位慣於用右手作畫的畫家突發奇想,他嚐試著用左手作畫,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之後,他驚喜地發現,由於左右手的易位,竟然打破了許多不必要的條條框框,左手作畫,大膽奔放,筆筆到位,妙趣橫生,整個畫麵顯得既厚拙鮮活,又率真自然。
鳥在天上飛,魚在水中遊,古來如此。但大畫家畢加索卻不理睬這一套。他的名畫《和平》,鳥在魚缸裏,魚卻在鳥籠中。畢加索對這幅畫的解釋是,在和平時,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他以新穎的創意詮釋了和平的真諦。
以上幾例都是在習慣上變了一點點,而後創意花開。
既知創意死於習慣,人們就能自覺地避開習慣。讓創意隨意去來嗎?也不是。因為習慣是長期積累而成,它有著非常強大的力量,擺脫習慣絕非一日之功。再說,過去你穿著鞋走路,覺得非常受用,一旦脫掉鞋子,赤腳走路,也得忍受沙石硌腳的陣痛——改變習慣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創意罕有不請自來。總之,創意死於習慣昭示的是這樣一條真理:順從習慣,創意便死水一潭;打破習慣創意便生生不息。
到創造的前沿去淘金
我們必須超越自己,自覺地把自己放到創新的大環境中去比較,到創造的最前沿去淘金。這樣,才能產生最理想的創新效益。
幾乎每一天,都會有新的企業在我們身邊成立,又幾乎每一天,我們都可以見到某個企業倒閉的報道。每一個公司的領導者和員工都希望自己的企業產生日新月異的變化,持續健康地發展。為此他們也想盡了各種各樣的辦法,但有時卻又收效甚微。
其實到創造前沿去“淘金”是最容易出成效的方式之一。因為在前沿地帶,是無人涉足的地帶,非但是完全空白的市場,更是未來的導向。
在創造的前沿地帶,如果能夠發現那些是重要的但被別人忽略或研究不透的問題,並把解決它們作為突破口,往往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Yahoo創始人楊致遠領先一步走到了前沿,看到了搜索網站的門戶作用,於是在30歲時個人資產就超過了30億美元。
很多領導人都有機會帶領企業成就一番事業。關鍵要看是否能到創造的前沿去淘金。
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楊致遠的創業軌跡吧。
楊致遠在美國斯坦福大學畢業後,留校與大衛·費羅合作,一起進行項目的研究。於是開始了兩個人的博士課程。
楊致遠和費羅的博士課程本來研究的是自動控製軟件,不過不久後他們就發現這個方向已經被幾個公司壟斷了,發展的機會很小。而就在這時出現了第一個web網瀏覽器,而這使得他們的命運發生了改變。
有了瀏覽器。楊致遠很快就意識到這才是主導潮流的方向,他決定到最前沿去淘屬於自己的金子了。
兩人每天要把數小時的時間花費在網上,分別將自己喜歡的信息鏈接在一起,上麵有各種東西,如科研項目、網球比賽信息等,雅虎就從這裏發展起來。
當時網上已存在一些同類搜索引擎,但同雅虎比較起來,這些索引搜索工具過於機械化。雅虎則建立在“手工”分類編輯信息的基礎之上,相對而言更具智能性、更實用。
到1994年年底,雅虎很快就成為了業界領袖。
時至今日,雅虎的發展已經有目共睹。
當然,到前沿去淘金絕非一件易事,它需要我們付出相當大的努力,其中或許困難重重。
日本著名的科學家湯川秀樹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日本人,也是繼印度的拉曼之後,第二個獲得諾貝爾獎的亞洲科學家。
日本有重視理論物理學的傳統。從一開始湯川秀樹就樹立了遠大的目標,他立誌要在理論物理學,特別是量子理論方麵一顯身手。
當時,由於量子力學剛剛興起,它的影響還未普遍地傳播到日本,老師對新的量子力學也不了解,更沒有開設這方麵的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