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走出墨守成規的怪圈(7)(2 / 3)

創新並不難

兒童敢想敢說,敢說敢試,發明創新就變得很簡單;成人不敢想,不敢說,不敢試,發明創新就由簡單變得困難了。

世界著名建築大師格羅培斯設計的迪斯尼樂園,經過三年的施工,很快就要對外開放了,然而各景點之間的路該怎樣鋪設還沒有具體的方案。於是,施工部隻得打電話給正在法國參加慶典的格羅培斯大師,請他趕快定稿,以便按計劃竣工和開放。

格羅培斯大師從事建築研究40餘年,攻克過無數個建築方麵的難題,在世界各地留下了精美的傑作70多處。然而建築學中最微不足道的一點——路徑設計卻讓他大傷腦筋。對迪斯尼樂園各景點之間的道路安排,他已修改了50多次,他對這些設計都不滿意。接到催促電報,他心裏更加焦躁。巴黎的慶典一結束,他就讓司機駕車帶他去了地中海海濱。他想清醒一下,爭取在回國前定好方案。

汽車奔馳在法國南部的鄉間公路上,這裏是法國著名的葡萄產區,漫山遍野到處是當地農民的葡萄園。一路上他看到無數的葡萄園主把葡萄摘下來提到路邊,向過往的車輛和行人吆喝,然而很少有停下來的。

當他們的車子進人一個小山穀時,那兒停著許多車子。原來這兒是一個無人看管的葡萄園,你隻要在路旁的箱子裏投入5法郎就可以摘一籃葡萄上路。據說這是一位老太太的葡萄園,她因年邁無力料理而想出這個辦法。起初她還擔心這種辦法能否賣出葡萄,誰知在這綿延百裏的葡萄產區,她的葡萄最受人歡迎,總是最先賣完。她這種給人自由、任其選擇的做法使大師深受啟發,他下車摘了一籃葡萄,讓司機調轉車頭,立即返回了巴黎。

回到住地,他給施工部發了封電報:撒上草種提前開放。施工部按格羅培斯的要求在樂園撒了草種。沒多久,小草出來了,整個樂園的空地被綠草所覆蓋。在迪斯尼樂園提前開放的半年裏,草地被踩出許多小道,這些踩出的小道有寬有窄,優雅自然。

第二年,格羅培斯讓樂園的工作人員按這些踩出的痕跡鋪設了人行道,1971年在倫敦國際園林建築藝術研討會上,迪斯尼樂園的路徑設計被評為世界最佳設計。

人們經常把創新想像得太過高深,認為那是某些發明家或專家才能做的事情,其實,這種想法本身就阻礙了他們的創新。創新不複雜,那為什麼大多數人頭腦空空,覺得創意匱乏呢?心理學家們的調查也許有助於我們把謎底揭開。

心理學家的一場創造性測驗是分4個年齡層進行的。他們首先對45歲的年齡層進行測試,發現隻有5%的被認定有創造性,接著他們又在25歲到45歲之間年齡層進行測試,結果竟然也隻有5%的人合格。測驗繼續進行下去,心理學家們發現,17歲年齡層的測試令人鼓舞,有創造性的人的比例上升到了10%,接著出現了更令人驚訝的結果,5歲的兒童中,具有創造性的人竟然高達90%。

這一結果說明什麼呢?它說明人們是生來就有創造性的,隻是後天隨著年歲的增長,人的創造性遭到了教育、文化、社會、環境等等的抑製。為什麼兒童更具創造性呢?因為兒童對周圍的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豐富的想像力,敢想敢說,敢試敢闖,發明創新就變得簡單,而成人喪失了好奇心,不敢想,不敢說,不敢試,發明就由簡單變得困難了。

創意死於習慣

創意死於習慣昭示的是這樣一條真理:順從習慣,創意便死水一潭;打破習慣,創意便生生不息。

習慣要求人重複一切,就像鍾表的走針,周而複始地圍著一個軸心旋轉。而創意則講究的是與眾不同。

一個什麼事情都有一定模式、照著習慣走的人,其創意必定少之又少。

研究表明:100%跟著習慣走的人——創意為零。

90%跟著習慣走的人——具有10%的創意思維。

70%跟著習慣走的人——具有30%的創意思維。

50%跟著習慣走的人——具有50%的創意思維。

10%跟著習慣走的人——具有90%的創意思維。

因此,創意死於習慣,繞開習慣走一走,創意之泉便會飛花濺玉。

習慣以一種司空見慣的形態約束著人的思維,敢於對這種“司空見慣”來一點改變,奇跡便會發生了。過去有一個火車站常在雨天提醒旅客:“請各位旅客不要忘記自己的雨傘”。這種提醒有些俗套,讓人聽了根本不會在意,遺忘雨傘照樣不乏其人。有一天,頭腦靈活的廣播員換了一種廣播方式:“到目前為止,我站收到遺留在火車上的雨傘已多達3000把……,請各位旅客留意。”

雨天本來容易使人感到煩悶,旅客聽到這樣不同以往的提醒,自然會格外留心。自此,旅客遺忘雨傘的情況果然明顯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