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人眼中根本不值錢的東西,卻可能創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為之一振的商機。
打破常規思路
唐納德·克利夫頓博士說:“你打破常規是為了讓具體的每一個人都獲利,獲得益處。實際上你是為了每個人的利益去打破常規的。而我覺得打破常規,甚至為了當事人而打破常規的最大的風險就是常常連當事人都表示並不理解你。”
唐納德·克利夫頓博士在大學裏學的是數學和教育心理學專業。畢業後,作為一位有執照的心理學家,他曾在內布拉斯加——林肯大學從事教育心理學研究和教育工作達19年之久。他撰寫了200多個才幹案例,涉及多種行業和人群,他和保拉·尼爾森合著了《飛向成功》,並且和馬克斯·白餘漢合著了暢銷書《現在,發現你的優勢》。1969年,他辭職創辦了SRI公司,主要從事人才選拔、管理研究和調查研究,在業內享有盛譽。1988年,SRI公司與蓋洛普公司合並。他是蓋洛普公司的前董事長,現為蓋洛普國際研究和教育中心的主席,同時也是該中心的世界領導人研究的首席案例撰稿人。
克利夫頓作為成功心理學的創始人之一,在20世紀末完成的行為科學研究成果《首先,打破一切常規》在美國出版後,好評如潮,長時間位居《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商業周刊》商業類暢銷書排行榜的榜首,並成為美國著名商學院的教材,在哈佛大學引起了強烈反響。
唐納德·克利夫頓博士在自己的著作中指出,世界頂級管理者的成功秘訣首先就是打破一切常規。做到打破常規首先就是要當自己的本色,回歸真實的自我;其次就是增強自己的自知之明,也是要知道自己的優勢。比如說我們會有一些規矩,比如幾點鍾上班等等,其實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偶爾有些人也會遲到。某些看起來理所當然的規矩其實也有不適用的情況。優秀的世界級管理者的特點是規矩比較少,不喜歡受太多條條框框的束縛,他們關注的是怎樣可以使他們管理的員工的思想能夠充分地發揮出來。
唐納德·克利夫頓博士強調,要想打破常規,不可或缺的是自信和勇氣,因為打破常規有時候意味著要冒很大的風險。他說:“你打破常規是為了讓具體的每一個人都獲利,獲得益處,實際上你是為了每個人的利益去打破常規的。而我覺得打破常規,甚至為了當事人而打破常規的最大的風險就是常常連當事人都表示並不理解你。”
“比如,我解雇過人。我所倡導和推薦的優秀管理人,他們的管理是因人而異的。這種區別對待首先體現在根據當事人的情況設定目標,同時看他們是否在條件充分時能夠達到。如果不能達到,那麼當事人會比你知道的還多。美國蓋洛普在美國中心城市分公司的負責人就發生過這樣的情況。在我們發現員工完不成工作指標時會考慮能否使他重新定位,有沒有辦法來解決。但領導人要盡量避免先人為主,要問當事人有什麼地方我們沒有想周全。因此相互信任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
一位電腦公司的總經理,長期以來一直懷疑采購部門的經理和國外的一些原料廠商互相勾結,因為事後發現采購回來的原料比別家貴不說,品質也不如別家的好。
可是這個總經理雖然直覺地發現不對,卻又無確實的證據可以糾舉,如果直接地去問采購經理,他一定不會承認的。
有一天早上,采購經理一上班,打開電腦開始工作,沒多久即夾起皮包匆匆外出,接著幾天都沒來上班。
自然地,按照公司規定,如果員工多日曠工,公司可以曠工未到為由,予以解聘。
嘴角帶著一絲詭異笑容的總經理,很快地大筆一揮,在人事部呈上來的公文上批了幾個鬥大的字:曠工解聘。
到底是怎麼回事?
原來這一天,采購經理一上班,即接到一封國外來的不具名的限時郵件,信是這麼寫的:
“事情已經敗露,請小心。”
接著他發現自己的抽屜有被搜過的痕跡,抬起頭來又心虛地覺得總經理不時地投過來頗為奇怪的眼神,並且一直地在他的桌子前麵走來走去。
他的心一慌,就急忙忙地趁著大家不注意,什麼也來不及帶走,夾起了公事包就往外衝。自然地,事後冷靜下來,想要和國外廠商求證是誰發的信,也因為什麼也沒帶而無法聯絡了。
那封郵件是誰發的?自然是頭腦轉得快的總經理托人發的嘍!
美國一家書店的管理人員有一天向書店的經理問道:“這些比較冷門的書,很少有人翻動,怎麼辦呢?”
經理腦筋一轉,對管理人員說:“你把這些書都排在中間的貨架上,豎上一個牌子‘高級知識分子參考用書’。”
果然,沒有多久,這些書都銷光了。
宋徽宗時有一次舉行畫院考試,由皇帝親自出題、選才。全國的書畫人才紛紛報名參加,希望能金榜題名進入畫院。
徽宗出了一句古詩為題,要應征者照著詩意畫出來。
古詩是“深山藏古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