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要有創新
哥倫布磕破雞蛋後,再將其立在桌子上,這在很多人看來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是的,生活中很多的創新,我們事後看來並不複雜,但正如哥倫布所說,這些事“任何人都可以做到——隻是在有人做了以後”。
在我們的工作與生活中,往往會遇到各種各樣既複雜又棘手的難題。這時候,如果優柔寡斷、猶豫不決、不知該如何是好,很可能就會延誤時機,鑄成大錯。這時候,就需要我們開動腦筋,沉著應變,快刀斬亂麻,有破才能有立。就像哥倫布立雞蛋一樣——首先要有創新思維,打破常規思路。
1492年10月,探險家哥倫布發現了美洲新大陸。1493年初,哥倫布回到西班牙,受到國民的熱烈歡迎,國王在王宮裏設宴盛情款待。可是,哥倫布所受到的關注以及他巨大的聲望令一些王公大臣和貴族心中產生了嫉妒之情。宴會上,有人對哥倫布說:“你發現了新大陸,可我看不出這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去發現,這是再簡單不過的事了。”
哥倫布聽罷,並沒有說什麼,起身取來一隻雞蛋,對在座的人說:“先生們,你們當中有誰能夠把這個雞蛋立起來?”
在場的很多人都試圖把雞蛋立起來,可是他們誰也沒能做到這一點。這時,哥倫布把雞蛋接過來,輕輕一磕,於是雞蛋就穩穩地豎立在餐桌上了。接著,他以極平靜的語調說:“先生們,這是再簡單不過的了!任何人都可以做到——隻是在有人做了以後”。
南北朝時,高歡任東魏孝靜帝的丞相。有一次,他想試試自己的幾個兒子誰更聰明。於是給每人各發亂麻一把,比賽誰整得最快最好。
幾個兒子整理著亂麻,把亂麻一根根抽出來,然後又一根根理齊,想快卻快不了,一個個急得手忙腳亂,大汗淋漓。這時,隻見兒子高洋找來一把快刀,連砍數刀,將亂麻斬斷,根本不理那些糾纏不清的亂疙瘩,然後第一個報告完成。
高歡問他為何如此整齊,他回答說:“亂者必斬!”高歡聞言大喜,認為此兒日後必將出人頭地。果然不出所料,高洋後來成為北齊文宣帝。
在上述哥倫布巧立雞蛋和高歡“快刀斬亂麻”的故事中,二人均利用了逆向思考的創新思維方法,從而有破有立,破舊立新,最終取得成功。
突破思維慣性
思維定式能使思考者省去許多摸索、試探的思考步驟,不走或少走彎路,大大縮短思考的時間,提高思考的效率;還能使思考者在思考過程中感到駕輕就熟、輕鬆愉快。但思維定式卻不利於創新思考;要進行創新思考,必須突破思維定式。
關在人工魚池中的一頭小虎鯊,雖然不自由,卻不愁獵食,研究人員會定時把食物送到池中,都是些大大小小的魚食。
有一天,研究人員將一片又大又厚的玻璃放入池中把水池分隔成兩半,小虎鯊卻看不出來。研究人員又把活魚放到玻璃的另一邊,研究人員放下魚,小虎鯊發現後立即衝了過去,結果撞到玻璃,疼得眼冒金花,什麼也沒吃到。小虎鯊恐怕也在納悶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過了一會兒,它看準了一條魚,咻!又衝過去,撞得更痛,差點沒昏倒,當然也沒吃到。又休息了一段時間以後,小虎鯊餓壞了,這次看得更準,盯住一條更大的魚,咻!又衝過去,情況沒改變,小虎鯊撞得嘴角流出了鮮血,小虎鯊癱在池底好久也沒有動彈。
最後,小虎鯊拚著最後一口氣,咻!再衝!但是仍然被玻璃擋住,這回撞了個全身翻轉。魚還是沒有吃到。
小虎鯊在經曆了多次失敗後,終於放棄了。
研究人員又來了,把玻璃拿走。然後,又放進小魚,在池子裏遊來遊去。小虎鯊看著觸手可及的魚食,卻再也不敢去吃了。
其實人也很容易像小虎鯊一樣,被過去的經驗所限製。比如,如果問:由兩個阿拉伯數字“1”所能組成的最大的數是多少?大家都能很快回答:“11”。又問:3個“1”所能組成的最大的數是多少?大家也都能很快回答:“111”。再問:由4個“1”所能組成的最大的數是多少?恐怕很多人也會按照先前的思路,很快回答說:“1111”。
請暫停閱讀,思考一下:說由四個“1”所能組成的最大的數是“1111”,這對嗎?如果不對,是什麼妨礙了人們做出正確的回答呢?說由4個‘1’所能組成的最大的數是1111”,即使隻是稍有數學知識的人也能看出,這是不對的。正確的回答應當是:由4個“1”所能組成的最大的數是11,即“11”的“11”次方。為什麼很多人都會很快就回答說是“1111”呢?這是由於,兩個“1”組成的最大數是“11”,3個“1”組成的最大數是“111”,這種“類推式”的解法將會在人們的思考過程中不斷被強化而形成一種思考同類或相似問題的慣性軌道。
我們這裏說的思考同類或相似問題的慣性軌道在思維科學上稱之為“思維定式”。所謂思維定式,就是“過去的思維影響當前思維”。
思維定式對人們思考問題顯然有很多好處。它能使思考者省去許多摸索、試探的思考步驟,不走或少走彎路,大大縮短思考的時間,提高思考的效率;還能使思考者在思考過程中感到駕輕就熟、輕鬆愉快。但思維定式卻不利於創新思考;要進行創新思考,必須突破思維定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