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門記述某一類或某一種動物或植物的“專譜”的出現,是這個時期生物學發展的標誌之一。《漢書·藝文誌》中著錄有《相六畜》38卷。這說明,以家養動物為對象的專譜,至遲在西漢時候就已經出現。後來《隋書·經籍誌》又著錄有《相馬經》、《相牛經》、《相鴨經》、《相鵝經》、《相雞經》和《養豬法》、《養羊法》、《陶朱公養魚法》等多種動物方麵專譜。在植物方麵,《隋書·經籍誌》著錄有《竹譜》、《芝草圖》、《種芝經》等多種。據《隋書》記載,這些書在梁代還存在,後來,除《竹譜》尚流傳外,其他大都散佚。

《竹譜》是我國現存的最早關於竹類的專書,據《舊唐書·經籍誌》載,作者為戴凱之。

戴凱之,字慶豫,晉代武昌人。《竹譜》約成於公元5世紀,可能是他在作南康相時所作。《竹譜》用四言語記述竹的種類和產地,每條都有注釋。作者通過實際調查,記錄了主要產於我國南方五嶺周圍的70多種竹類。竹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是統治者和知識分子的寵物,隨著南方的開發,竹在生產生活中的用途也日益顯著,戴凱之適時地對竹類加以研究論述是自然的,是時代的需要。

晉·戴凱之《竹譜》書影《竹譜》首先指出竹類的特點是:“不剛不柔,非草非木。”糾正了《山海經》、《爾雅》以竹為草之誤,認為應屬植物中的特殊一族。接著描述了竹的形態和生理特征是:具節,一般莖中空,常青綠,怕嚴寒,初生為筍具籜,生活期約60年,有開花結實枯死特性,水渚岩陸均可適生。這些描述都是正確的,不經過實地觀察不可能記得這樣清楚準確。

對各種竹的形態特征,《竹譜》都能抓住主要點作出比較具體的記述。例如記麻竹:“蘇麻特奇,修幹平節,大葉繁枝,淩群獨秀”,突出了麻竹稈直環平,叢生多枝和葉大如履的特征;記弓竹:“如藤,其節郤曲,生多臥土立則依木”,突出了弓竹稈長且軟、每節彎曲、臥地生竹、似藤的特征。對有些竹類,不僅記外形,而且記內部。例如記菡竹“幕內暠繡文外赩”,不僅記莖稈“大如腳指、堅厚修直”的外形,還記“腹中白幕闌隔,狀如濕麵生衣的內部特點;不僅記皮色赤文、繡畫可愛,還說明成因是“將成竹,而筍皮未落,輒有細蟲齧之,隕籜之後,蟲齧處往往成赤文”。可見觀察非常細致。《竹譜》語言簡練,用詞典雅,能抓住主要特點描記。例如記海蔡:“生於島嶺,節大盈尺,幹不滿尋,形枯若筋,色如黃金。”僅用20個字記,將海這種竹節大、幹短、枝葉稀少的特點描繪得曆曆在目,而且使人們對海生於多風海島的生境及其對植物造成的影響也如身臨其境。由此不難看出,作者科學和文學的造詣都很深。對有些竹類,是通過對比記述,如赤白二竹,著眼於色,“白薄而曲,赤厚而直”,寥寥8個字,即已區分清楚,十分難得。

《竹譜》對竹類用途也很注意。如蘅竹、棘竹,筋竹可作弓箭矛弩;單竹可以織以為布;苦竹下節可以作湯用;筱竹、篁竹可以為笙笛;棘竹枝節有刺,還可以作城垣;筱竹大,可以作梁柱;篇竹葉大,可以作篷;一般腸竹、雞脛竹、浮竹的筍特別美,可食,還特別介紹浮竹筍的吃法:在“筍未出時掘取,以甜糟蒸之,既甘又脆,為人們美食”。

《竹譜》首次專對竹的形態、分類、生理、生態以及作用等多方麵加以記述,是一部很有價值的竹類專著。

戴凱之《竹譜》之後,宋元明清都有人撰寫《竹譜》,宋僧讚寧還寫有《筍譜》,著錄筍有98種之多。

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除了以上幾種專著以外,還有許多關於動、植物的專著出現,例如卜式養羊法、養豬法,牛經,相鴨經、相雞經、相鵝經等,但多已佚失無存。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