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祭祀中之用雞是比較古老的祭法,大約是史前民俗的一種遺留。我國《山海經》中所記的祭祀習俗與自然崇拜,對山神的祭法中,多次提到用雞的問題,特別是在山經中所記對諸山神的祭祀。如西次二經中記有17個神。其中有10個神用雞相祭:“其十輩神者,其祠之,毛一雄雞,鈐而不糈,毛采。”不過這裏的雞是雜毛雞而不是純色雞。

在涼山彝族的祭祀中,如為祖先送靈的祭祀儀式,本家支的至親,都要攜牛、羊、豬、雞來祭獻。而雞又是有特殊功用者。如《涼山彝族奴隸社會》一書所載:這種儀式“由畢摩擺下十二場祭祀方陣。第一場為淨宅,表示解除家中穢氣,需要犧牲豬、雞各1隻;第二場,亦為淨宅,需要犧牲雞2隻,表示解除亡靈不潔之物;第三場為除疾,用草除去亡靈頭、腰、足的疾病;第四場仍為除疾,犧牲用羊1隻,雞2隻,繼續為亡靈除去疾病;第五場為還靈,犧牲用綿羊1隻,畢摩換去靈牌外麵的白布,以示亡靈一切得到更新;第六場為家中的吉爾除汙,犧牲用羊和白雞各1隻;第七場,為送亡靈幫忙的人除汙,犧牲用綿羊1隻;第八場為集合亡靈的靈牌(為幾個亡靈共同超度時才舉行此儀式),犧牲綿羊1隻和白色公雞1隻,畢摩將靈牌放在犧牲身上念經約1小時;第九場為替兒女求富貴,犧牲用羊1隻和白公雞1隻,並備一樹枝,上掛以錢,男主人跪在樹前祈禱,畢摩念經後,家中搶奪樹上的錢或奪取別人手中已得的錢,需時約半小時,以示財源茂盛;第十場是祭靈,犧牲用大山羊1隻,並酬答神的降臨;第十一場為向神靈祈求繁殖牲畜與作物,需要犧牲公羊1隻,作法時,將公羊1隻、豬1頭、甜蕎、苦蕎、白酒、雜酒等放置席上,然後由畢摩念經,認為這樣可以豐收;第十二場,是領路,需白布1匹,酒1壺,表示亡靈由畢摩帶領進入一個快樂的世界。”

在這12場祭祀儀式中,我們可以看到,祭獻品中用雞的達一半以上。其中,作獻祭犧牲的有一半,作為淨宅、除穢的有一半。它們各自發揮不同的功能,又互相為用。在這裏,巫術作用有之,祭獻作用亦有之。而且畢摩的活動貫徹始終,犧牲祭獻貫徹始終。這樣的祭祀活動並不是特殊的,它所表現的對巫術的使用是極為一般的情形。

彝族,在祭水的活動中也多用此法。昆明西山區穀律一帶的彝村,便有祭水之俗。凡立夏前不下雨,村人便要備1對雞和2隻羊,去泉水最旺盛的地方祭水。祭法,先用燒紅的木炭放人冷水中,以浸入時發生的熱氣驅除雞、羊身上的邪穢,然後才能宰殺,煮祭。更重要的是,與此同時要砍一枝鬆枝,要三杈形的,將殺雞的雞血沾抹於其上,再捆一撮雞毛、羊毛,將這鬆枝插在水邊,磕頭,以求降雨,解除災旱。

這裏的雞,也有兩種功能,雞血是一種功能,雞肉又是一種功能。雞毛、雞血呈現出巫術的神秘性,雞血可以除穢避邪,可以作血酒盟誓,有的還可以降神伏法,都與這種巫術的作用有關。隻要一用雞血,似乎人鬼都要受它約束,這顯然是中國巫術信仰中一個特色。

在喪祭中,彝族的葬儀也貫穿著對付鬼靈的巫術觀念。他們把死者的鬼靈區分為凶鬼和善鬼。暴死、凶死或生前作惡的人是產生凶鬼的根源。凶鬼最為人們厭惡和懼怕,也是巫術要對付的主要對象。一切蠻幹鬼、情死鬼、瘧疾鬼、頭痛鬼、痢疾鬼、腰痛鬼、出血鬼,均為惡鬼。要對付這些惡鬼,唯一的手段是請畢摩作法。在葬儀中,為了保護家宅,為了死者不受陰間鬼怪的攪擾,淨宅、守靈都要特別以各種法術進行防禦。

在滇黔彝族中,守靈時是要進行跳腳舞的。即由4人手持八卦鈴在屍旁跳,邊跳邊唱孝歌,名曰“跳腳”。這種舞蹈實為巫舞,表麵看來它似乎是為死者跳,像是取悅死者,但實際上恐為巫術活動。一方麵用“跳腳”的方式和八卦鈴聲使野鬼、凶鬼遠避;一方麵為死者魂靈震踏開路。雲南澄江彝族送葬時,畢摩走在前頭,引導扮演鬼怪的人,一男一女塗怪臉、穿怪裝的善鬼及其他鬼怪的扮演者,一邊前行,一邊擊鼓跳舞,稱為“送陰燈”,其目的與上相同。

這種喪葬祭儀中巫術的伴隨,使喪葬的進行具有充實的內容,也使生者產生極大的安全感,便於慰藉生靈,也便於生者今後平安康健地生活。

馬學良先生在他解放前所寫的《宣威彝族白夷喪葬製度》一文中曾從禮俗的角度調查了白夷的喪葬習俗。按其所述,白夷老人死後有一係列的巫術作法。死後停屍於“涼床”上,平直仰麵,用1麵犁頭,壓在死人的胸上,再拿1張白布,照著死者的麵孔,剪成眼、耳、口、鼻蒙在臉上,然後用1把長矛,在死者的左方,把屋頂的瓦戳開1片,口中念著“紅煞黑煞出出,凶煞出,生魂進,亡魂出”一類的咒語。這時涼床下點起1盞菜油燈,焚著香紙,由子輩痛器一場,然後再由1人拿著1個雞蛋在屍體上繞了數圈,便拿著雞蛋去畢摩家裏。由畢摩打開雞蛋,查驗死者的吉凶,並擇定裝斂殯葬的吉日。這種驗蛋的風俗,夷人名曰“倒雞蛋”。倒蛋是把1個碗放在1部夷文經典上,再將1碗水、1塊燒熱的火炭放在桌下,把水酒在熱炭上,這時熱氣蒸發,名曰“打醋炭”,表示除穢潔淨的意思。然後畢摩喃喃地念著咒語,拿著雞蛋,便向來人問明死者之生卒年月日時,及年齡,接著把雞蛋磕開,放在經書上麵的碗中,細驗蛋黃蛋白。據畢摩說,蛋黃上的一個個的小泡,代表天地日月夜(神)遊神等神位,這些小泡如果正常,則死者的卒時吉利,家中便大小皆吉;如果小泡偏斜,則死者卒時逢凶,便會犯著各種凶事。如“十人坑”之傳說,意謂還須繼亡9人,湊合10數;而且家屬中與死者同屬相的要躲避別處,待死者葬後方可回家。畢摩驗蛋以後,便從經書上擇定殯葬的吉日,並告死者以後轉生何物,此多以死者生前言行善惡為準。

報喪,亦有巫術性質,夷人謂之“要冷水”。這是因為喪主遣人到親族家裏報喪時,報喪人每走到親族的門口,便要喊:“要冷水。”由於這是特定的慣用語,所以一聽到這句話,便知道是報喪來了。於是就拿出1個雞蛋,放入水瓢中,盛滿冷水,送到報喪人的身旁。這時報喪人用手指向水瓢中一觸,接了冷水瓢便連蛋和水向著來的路上潑去,這才拿著水瓢走進屋中,說明裝殮殯葬的時日。

此外,在殯葬以前的每天晚上,要在靈前舉行“蹉蛆”舞蹈的儀式。喪家主人約定幾個善作“蹉蛆”舞的兒童。他們頭上戴著紙花,身上穿著白衣,腰間係結1條布帶,結交點的兩端留著約5寸長的飄帶,足下穿著布鞋或草鞋,手裏拿兩個銅鈴和用白紙作成的花朵。舞蹈時,一個跟著一個,前麵由一大人領導,擺動著銅鈴,丁丁作響,紙花也隨其飄舞起來,在喪堂的四周跳來跳去,口中還唱著清脆的歌聲。這種舞蹈一連要跳幾個晚上,同時也要唱幾個晚上。所唱歌詞,每晚各有不同。

開喪時,在村中固定喪堂舉行。赴喪的親屬要準備大量的花費。喪堂有魔鬼遊蕩,作祟於人(新喪堂尤其如此),因而參加者每人撐1把洋傘,遮在自己身上,目的是為了避邪。所以參觀喪堂作祭的時候,但見洋傘飄動,有如荷塘浮葉,甚為可觀。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