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做人要學會忍讓(1)(1 / 3)

忍是做人的良方

希臘神話中宙斯的情人嘉麗絲多是一位善於忍耐的精明女神。天後赫拉經常欺侮她,有時讓她在廢墟的瓦礫中長跪,有時讓她到冰冷的河水裏撈取金釵。為了求得保全,不招致殺身之禍,嘉麗絲多默默忍受著這無端的羞辱。

有一次,赫拉發現宙斯在瞧嘉麗絲多時,眼睛因情感的抽動而為之一亮,不禁醋意大發,執意要殺死嘉麗絲多。在這種危難時刻,嘉麗絲多知道自己不是赫拉的對手,因而不做致死的爭鋒,她跪在地上,忍受著赫拉強加於自己的不白之冤,伸手哀求,苦苦申訴,雖然被變成了一隻大熊,最終卻保住了性命,成為天空中一個明亮的星座。

日本前首相竹下登,在他的整個政治生涯中,也無時無刻不得益於忍耐精神。竹下在談到他的經驗時說,“忍耐和沉默”是他在協助老師佐滕榮作首相時所學到的政治風度。

在中國,“忍”字更成了眾多有誌之士的人生哲學。忍一時之氣,免百日之憂;一切諸煩惱,皆從不忍生。越王勾踐也罷、韓信也罷,都曾經受過別人的巨大侮辱,但他們都最終渡過了難關,成就了大業。清·金蘭生《格言聯璧·存養》中說:“必能忍人不能忍之觸忤,斯能為人不能為之事政。”

忍,實在是醫治磨難的良方。忍人一時之疑、一定之辱,一方麵是脫離被動局麵的方法,同時也是一種意誌、毅力的磨煉,為日後的發憤圖強、勵精圖治、事業有成奠定了正常情況下所不能獲得的基礎。

現實生活本身並不全然是理性的,其中也充斥著很多無奈的邏輯。譬如,某些人的性格帶有攻擊性,這就意味著另一些人往往無端地遭到挑釁。如果我們對所有的攻擊,都施之以反擊的話,那我們生活的環境將充滿火藥味,於健康何益?於人際何益?於人生何益?

忍讓者,忍耐也,謙讓也。一般說來,社交過程中產生什麼矛盾的話,雙方可能都有責任,但作為當事人應該主動地禮讓,從自己方麵找原因。忍讓,實際上也就是讓時間、讓事實來表白自己。在社交中取忍讓的態度可以讓很多事情冷處理,可以擺脫相互之間無原則的糾纏和不必要的爭吵。歌德有一天到公園散步,迎麵走來了一個曾經對他的作品提出過尖銳批評的批評家。這位批評家站在歌德麵前高聲喊道:“我從來不給傻子讓路!”歌德卻答道:“而我正相反!”一邊說,一邊滿麵笑容地讓在一旁。歌德的忍讓避免了一場無謂的爭吵。有了歌德這樣的忍讓就可以避免各種矛盾衝突,也可以消除自己的惱和怒。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既可以使自己擺脫尷尬難堪的局麵順勢下台,又能顯示出自己的心胸和氣量。

俗話說,“不如意事常八九。”期望愛情甜蜜者,難免有失戀的苦惱;一向和諧的家庭,也短不了馬勺碰鍋沿的爭吵;被認為可信賴的朋友,偶爾的誤會竟產生隔膜;為事業而奮鬥拚搏,也許會遭到平庸者的嫉妒……生活中的這些個不如意,常常檢驗著一個人的修養水平:有的泰然處之,從容對待,以真誠化幹戈為玉帛;有的則怒形於色,耿耿於懷,因褊狹積小怨為仇端。學會忍讓,這看似極簡單的事兒,卻有化解你生活中各樣煩惱的神力,而使人人生路上充滿信心、愉快和陽光。

首先,忍讓是一種美德。親人的錯怪,朋友的誤解,訛傳導致的輕信,流言製造的是非……此時生氣無助霧散雲消,惱怒不會春風化雨,而一時的忍讓則能幫助你恢複應有的形象,得到公允的評價和讚美。

清代中期,有個“六尺巷”的故事聞名遐邇,據說當朝宰相張英與一位姓葉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兩家毗鄰而居,兩家都要起房造屋,為爭地皮,發生了爭執。張老夫人便修書北京,要張英出麵幹預。這位宰相到底見識不凡,看罷來信,立即做詩勸導老夫人:“千裏家書隻為牆,再讓三尺又何妨?萬裏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母見張書明理,立即把院牆主動退後三尺;葉家見此情景,深感慚愧,也馬上把牆讓後三尺。這樣,張葉兩家的院牆之間,就形成了六尺寬的巷道。

古代開明之士尚能如此,今天同事之間處理小是小非,是應該比封建士大夫更高一籌的。

忍讓不是懦弱可欺。相反,它更需要的是自信和堅韌的品格。富者能忍保家,貧者能忍免辱,父子能忍慈孝,兄弟能忍意篤,朋友能忍情長,夫婦能忍和睦。古人講“忍”字,至少有如下兩層意思:其一是堅韌和頑強。晉朝人說:“兩敵相對,惟當忍之;彼不能忍,我能忍,是以勝耳。”這裏的忍,正是頑強精神的體現。其二是抑製。《荀子·儒效》:“誌忍私,然後能公;行忍惰性,然後能修。”被譽為“亙古男兒”的宋代愛國詩人陸遊,胸懷“上馬擊狂胡,下馬草戰書”的報國壯誌,也寫下過“忍字常須作座銘”的名句。這種忍耐,不正凝聚著他們頑強、堅韌的可貴品格嗎?有誰說他們是懦弱可欺呢?

其次,“小不忍則亂大謀”,問題的關鍵是看“謀”的是什麼。忍小忿而就大謀,是英雄本色。成語“負荊請罪”的故事就因為藺相如的“忍”而被傳為千古美談:藺相如身為宰相,位高權重,而不與廉頗計較,處處禮讓,何以如此?為國家社稷也。將相和,則全國團結,國無嫌隙,則敵必不敢乘機而入。藺相如的忍讓,正是為了國家安定之大謀,忍讓成大事,相反,不忍讓而亂大謀的事屢見也不鮮。楚漢相爭時,項羽吩咐大將曹咎堅守成皋,切勿出戰,隻要能阻住劉邦15日,便是有功。不想項羽走後,劉邦、張良使了個罵城計,派兵城下,指名辱罵,甚至畫了畫,汙辱曹咎。這下子,惹得曹咎怒從心起,早將項羽的囑咐忘到九霄雲外,立即帶領人馬,殺出城門。真是“衝冠將軍不知計,一怒失卻眾貔貅”。漢軍早已埋伏停當,隻等楚軍出城入甕。霎時地動山搖,殺得曹咎全軍覆沒。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