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做人要有高情商(3)(1 / 3)

壞心情會使人老得更快,會使我們的表情難看、皺紋增多、頭發脫落,會使我們得糖尿病、抑鬱症,甚至精神崩潰,它也會縮短我們的壽命。得過諾貝爾獎的醫學博士亞力西斯·柯瑞爾說:“不知道怎麼抗拒憂慮的商人,都會短命而死。”

因此,我們必須戰勝壞心情,要設法擺脫壞心情的糾纏。

《北京青年報》曾報道一些年輕人排解壞心情的辦法,叫“情緒化消費”。一位叫丹丹的女孩子,月收入不到2000元。接到男友分手的電話後,她什麼也沒說,下班後逛遍了北京的大商場,不管有用沒用,買了不下1萬元的衣服。回到家把買來的東西丟到櫃子裏,抱著毛毛熊痛哭一場。另一個男青年小張,被單位辭退的當夜,滿腹委屈地跑到最昂貴的酒店,要了最昂貴的洋酒,喝了一個通宵,然後被送到醫院,花了一生中最多的一次醫藥費……

遇到不愉快的事心煩、生氣、心情惡劣這很正常,我們要設法化解它也是正確的,但不能采取丹丹和小張的做法:原來的愁悶不但沒去掉,還添了新的心病。像小張,清醒後他第一個感覺就是:我冒的是什麼傻氣呀?別的不說,光心疼那一天扔出去的兩萬多塊錢,他就一年沒睡好覺。每想起冒傻氣的事兒,就要經曆一次情緒低潮。這種代價太高了,圖了一時之快,弄得自己“民不聊生”。

其實,要化解壞心情,最好的辦法就是以一種很超然、很客觀的態度去對待引發壞心情的事實。要自我安慰,不要長久地陷在已發生的不幸事件中,要多去想想那些能令我們愉快的事。英國文學家哈伯特說:“自尋煩惱者永遠也不會尋不著煩惱。”

卡耐基也說過,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約有百分之九十的事是好的,百分之十的事是不好的。如果你想過得快樂,就應該把精神放在這百分之九十的好事上麵;如果你想痛苦,你就把精神頭放在那百分之十的壞事情上吧。

讀讀俄羅斯偉大詩人普希金的詩吧,我們應該像詩人那樣,以樂觀積極的心態,以微笑應對生活中一切令人不快的事: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不要痛苦,也不要憤慨。

不順心的時候就要過去,

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就會到來!”

做一個內心旁觀者

著名作家威廉·史泰隆在自述嚴重抑鬱的心境時,曾有過十分生動的描述:“我感覺似乎有另一個自我與我相隨——一個幽魂的旁觀者,心智清明如常,無動於衷,帶著一絲好奇,旁觀我的痛苦掙紮。”有些人在自我體察時,的確對激昂或困擾的情緒了然於胸,從自身的體驗向旁邊邁開一步,仿佛另一個自我在半空中冷靜旁觀。

“我在憤怒麵前不能自已了!”有人這樣描述自己當時的情緒。

在這種場景中有兩個我,一個身臨其境怒火中燒的我,一個旁觀的我。“旁觀的我”以局外人的身份來觀察自己,來評判自己的情緒。這個時候他與自己之間存在某種距離,是在以一種鳥瞰的方式來打量自己,能夠更清楚地了解那個潛在的我,了解自己真實的情緒。

每當你受到刺激需要發泄時,便可試著先強製自己冷靜,然後在腦子裏迅速地幻想出一個內心的旁觀者,這個人可以是潛在的自我,也可以是另外一個人,想象他就在你旁邊,他在注視著你的表演,看你如何發泄不滿,而他的內心正在嘲笑你,這時你便會覺得自己的行為有多麼的不理智,你就會重新審視自己的行為,從而獲得一個正確的處理辦法。

其實做一個內心旁觀者,並不隻是在有不良情緒時才需要自我分離,可以隨時給自己設置這樣一個觀察自己的影子,來審視自己一段時間內的行為,中國自古有“靜坐常思己過”一說,當你靜坐思過時,其實就已經使自己做了一個內心旁觀者,此時這個旁觀者就會用社會賦予他的一個價值尺度來衡量行為的是非。

寬容、上進、樂觀這些都是人們心中向往的正麵的品格,自私、嫉妒、憤怒都是人們不屑或擯棄的不良情緒,然而大多數時間人們卻被這些不良情緒困擾,因為這些不良情緒合乎人們的生理欲望,極易出現,一種想法就可能導致你的心情陷入某種情緒困境,而人每天大腦要有5萬個想法產生,隨之而來的情緒狀況可見一斑,人之複雜乃至於此,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心態來駕馭,後果可想而知。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