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做人要低調(5)(2 / 2)

隨緣順事不是隨波逐流;隨遇而安也不是安於現狀,無所事事,膽小怕事,苟且一生。

戰國時期的魏國有一位著名的策士,他就是範雎。出身寒微的範雎雖善斷多謀,擅長辯論,且大誌在胸,立誌成就一番事業,可惜無人引薦,報國無門的他隻好在不得已中來到魏國中大夫須賈府上任事。

一次,範雎隨奉魏王之命出使齊國的須賈一同前往齊國。

他們一行到齊國後待了幾個月,齊國國君齊襄王聽說須賈的隨從有雄辯之才,便遣人帶了一些美酒及十斤黃金送給範雎,以此表示自己對智士的尊敬。作為使臣的須賈卻未能得到齊襄王的如此禮遇,心中因此有些憤憤不平。範雎對於齊襄王的厚禮,隻是心領美意,卻未敢接受。後來在須賈的命令下範雎才收下美酒,黃金則當即讓來人帶了回去。

這件事引起了須賈的嫉妒,也招來了須賈的懷疑,他懷疑範雎是因為將魏國的機密泄露給了齊國,才會受到齊襄王的重視。

回國之後,氣量狹窄的須賈立即向魏國的丞相魏齊上告了“範雎受金”一事,為此,蒙受了不白之冤的範雎,便被偏聽偏信的魏國丞相魏齊下令大動刑杖,以示懲罰。

範雎被打得牙齒脫落,肋骨斷裂,渾身是傷的他明白此時自己是百口莫辯,無法洗清自己所受的冤屈,又不想讓自己的一身才略、滿腔熱血就此斷送,於是隻好裝死以求逃過此劫,免除災禍。

裝死的範雎雖不再受刑杖之苦,魏齊讓手下人用破草席把他卷起來扔到了廁所,並指使宴會上的賓客們用小便溺他,糟蹋他,美其名曰是警告眾人不得賣國求榮。

麵對這天大的委屈,這飛來的橫禍,範雎沒有一死了之,更沒有就此消沉,苟且偷生,隨波逐流。他決定離開自己的國家,另謀他處施展才華,顯身揚名。於是,為了逃生,範雎以日後重謝的方式許諾看守者,讓他放自己脫身;看守人趁魏齊醉酒神誌不清之時,以將範雎“拋屍野外”為由,放掉了範雎。範雎逃出魏府後在朋友鄭安平的幫助下改名張祿隱匿了起來。

鄭安平非常同情範雎的遭遇,於是積極幫助範雎重尋明主。

此時的範雎便在忍辱求全中安下心來等候時機,靜待出頭之日的到來。

一天,魏國來了一位秦國的使節,鄭安平得知此消息後,便扮作吏卒去接近秦使王稽。此時的秦國國強民富,且大有兼並其他六國的雄心,鄭安平來到王稽身邊為的就是將範雎引薦給他。

機會終於來了。

在下榻的館舍裏,王稽向鄭安平打聽魏國的智士賢人中有沒有願意到秦國去的,鄭安平便不失時機地向他推薦了範雎,陳說了範雎的才幹與遭遇,並定於當天晚上讓範雎到館舍來與王稽見麵。

晚上,範雎依約來到了館舍,與王稽暢談。範雎對天下大事條分縷析,侃侃而談,其才情智慧深得王稽的讚賞,一席話未完,王稽就已決定帶範雎入秦了。

有先見之明的範雎機智地躲避了魏國的搜查,方得以安全進入秦國首都鹹陽。最後,在王稽的幫助下,範雎以自己的才華取得了秦王的信任,終於被拜為秦國丞相,並封賜應侯,實現了自己要成就一番事業的宏偉誌願。

試想,若範雎蒙受委屈之時不能忍一時的皮肉之苦,情誌之辱,隱姓埋名等待時機的出現,不消沉,不失望,不安於當時的窘境,又怎能拜相封侯,雪恥報仇?故而,當我們即使是在遭遇人生挫折,“山窮水盡疑無路”之時,也要善於忍耐、退讓、隨遇能安。隻有這樣,方可盼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到來。

現代社會,實在需要一點“阿Q精神”來對待失意與挫折,須知“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何苦在一些小小的難關麵前便尋死覓活、痛不欲生,輕易地放棄自己的生命與信念呢?

人的生命隻有一次,在短短的數十年間我們要做的事有許多許多,不要將光陰浪費在無謂的閑聊與隨波逐流之中。時運不濟之時何妨多看看書,多學一門有益的技能,以脫俗的做人之道,以高人一步的信念立身,以超然的心態處世待人,當機會一旦叩響了你的大門,你便能攜著春風直上九天。若我們已得命運之青睞,更要能把持住自己的品行,不為烏紗折腰,不為金銀媚顏,堂堂正正一身正氣,傲立於俗世間,留得清名一世。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