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做人要低調(3)(1 / 3)

其實不管閃爍其詞也好,答非所問或打岔串音也好,其目的都一樣,就是避重就輕。但這幾種方法的共性就一個,那就是假裝糊塗。因為隻有假裝糊塗才能閃爍其詞,隻有假裝糊塗才能所答非所問,同樣也隻有假裝糊塗用心計才能打岔,才能圓滿地回答問題,圓通地處理事情,從而顯現出你的處世能力。

不要自作聰明

“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典故,出自《三國演義》。諷喻那些整人整不到,反而貼了老本的人。

周瑜是廬江舒城人,與孫權的哥哥孫策同年,交情甚密,結為昆仲。周瑜人生得靚,資質風流,儀容秀麗,才學也無人可比。在曹操屯兵百萬虎視長江沿岸的形勢下,東吳議降者甚眾,軍心渙散,如非周公瑾在人前背後支持,東吳早歸屬曹操了。

當周瑜知道劉備沒了甘夫人之後,便心生一計,要孫權的妹妹嫁與劉備,讓劉備來入贅,然後把劉備幽囚在獄中,卻使人去討荊州換劉備。等討得荊州,再對付劉備。遂派呂範為媒人,往荊州說合。不想諸葛亮聽到此消息,猜定是周瑜的計謀,遂讓劉備應允,並讓趙子龍保護劉備,臨行前授與三個錦囊,內藏三條妙計。東吳那邊,孫權之母聽得消息,見了劉備一表人才,即真心實意地要把女兒許配與他。周瑜和孫權不想此事弄假成真,又不敢公開囚禁和殺害劉備。劉備勸說娘子去荊州,娘子應允,於是二人商定借口去江邊祭祖,乘機逃離東吳。周瑜派兵追趕,卻被娘子擋了回去。正當周瑜準備孤注一擲時,卻見諸葛亮早在岸邊等候,劉備等已登了船,往荊州而去。岸上亂箭射來,卻是去的遠了。劉備的兵望著急急追來的吳兵,大叫“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周瑜自恃勝券在握,不想遇到了諸葛亮,“賠了夫人又折兵”實際上正是周瑜聰明反被聰明誤的結果。俗語說:“偷雞不成反蝕把米”,也正是說明耍小聰明不但得不到最終結果,還要做賠本生意,落人恥笑。

《紅樓夢》中的王熙鳳也算是文學作品中“聰明反被聰明誤”的典型。鳳姐在賈府算是一個巾幗英雄了,她想盡多種辦法,使用種種計謀,想使賈府振興起來,或者至少維持著大家的局麵。然而她的努力與鞠躬盡瘁,卻換來賈府上下的不滿,最終還落得個悲慘的結局。應了書中對她的判詞:“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其實,聰明是一筆財富,關鍵在於怎麼使用:財富可以使人過得很好,也可能使人毀掉。真正聰明的人會使用自己的聰明,那主要是深藏不露,或者不到刀刃上、不到火候時不要輕易使用,一定要貌似渾厚,讓人家不眼紅你。耍小聰明往往是招災引禍的根源。無論做什麼事,都不能耍小聰明。

好算計人的小人,無不以為自己聰明、妙算,但因為用心險惡,都維持不了長久。既要整人,又不便明言,這就注定了敗局。奸計不得人心,天人共憤,自己雖精心謀劃,卻未免心虛。有一絲透露,就心驚肉跳。再秘密的事,也還有透風的牆,人家一旦知道了,也就“夫人”賠了“兵”也折了。一個時時、處處、事事顯露精明的人,不會取得別人的信任、同情、愛護和栽培,因此不會取得真正的、偉大的成功。

顯露才華一定要適時、適當

有才幹本是好事,是事業成功的基礎,在恰當的場合顯露出來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帶刺的玫瑰最容易傷人,也會刺傷自己。露才一定要適時、適當。時時處處才華畢現隻會招致嫉恨和打擊,導致做人及事業的失敗,不是智慧者的所作所為。有誌於做大事業的人,可能自認為才分很高,切記要含而不露,該裝傻的時候一定要裝得徹底,有了這把保護傘,何愁事業不成功?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可見人不我知,心裏老大不高興,這是人之常情,尤其年輕人,總是希望在最短時間內使得人家知道你是個不平凡的人。使全世界都知道,當然不可能;那麼使全國人都知道,還是不可能;那麼使一地方人都知道,仍是不可能;那麼至少要使一個團體的人都知道,要使人知道,當然要引起大家的注意,要引起大家的注意,隻有從言語行動方麵用力,於是言語鋒芒、行動鋒芒是刺激大家的最有效方法。但是你細細看看你的同事,處世已有曆史、已有經驗的同事,他們卻與你完全相反;“和光同塵”,毫無圭角,言語如此,行動亦然,個個深藏不露,好像他們都是庸材,誰知他們的材,頗有出於你上者;好像他們都是訥言,誰知他們頗有善辯者;好像都是無大誌,誰知頗有雄才大略、不願久居人下者,但是他們卻不肯在言語上露鋒芒,在行動上露鋒芒,這是什麼道理?因為有所顧忌。言語鋒芒有時會得罪旁人,得罪旁人,旁人便成為你的阻力,成為你的破壞者;行動鋒芒有時會惹旁人的妒忌,旁人妒忌,他們也成為你的阻力,成為你的破壞者。假如你的四周都是你的阻力、你的破壞者,在這種形勢之下,你的立足點都被推翻了,哪裏還會實現你的求知傲人的目的!青年人往往多樹敵,與同事不能水乳交融,就是因為言語鋒芒、行動鋒芒的緣故。言語所以鋒芒,行動所以鋒芒,是急於求知於人的緣故。處世已有曆史、已有經驗的同事,所以“以靦合歡”,是受過這種教訓的緣故。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