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做人要低調(1)(2 / 3)

劉備正是一味裝呆作癡,隱真示假,行韜晦之計,給曹操一種假相,使自己的利益在朦朧中得以保護。

因此,凡是謀略,務必是絕對保持秘密以至於神鬼莫測,所有行為都是玄妙神奇。不僅能出乎意料之外,而且能出乎天下萬人的意料之外。正所謂“神機鬼蔽,是陰陽相勝的道術”。

得福皆因藏後路,招禍隻因強出頭

人性中有妒忌的一麵。誰都不願意別人比自己強,無論是在才能、名譽、地位上,還是在品德上,妒忌的結果是遠離乃至圍攻那個鶴立雞群的人,因為在鶴的反襯之下,雞實在顯得太鄙俗而缺乏光彩和神韻了。在這個意義上,妒賢嫉能、黨同伐異可以說也是人類的天性。

我國漢代的思想家晁錯,可謂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忠臣,按理應得善終,但遺憾的是他剛愎自用,年紀輕輕就被腰斬,還殃及全族。對這一性格造成的悲劇,我們不能不深思。

晁錯是個才子,即使在今天看來,他當時給皇帝的有關處理國家大政方針的一些奏疏也還是非常有價值的。但他雖然才識過人,卻不諳人情世故,不知自謀後路,隻知一味愚行,終不免落入敗亡的境地。晁錯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他悲劇性的結局,而這種性格又是因缺少社會磨練而形成的。

景帝是個好大喜功、願意有所作為、但又沒有雄才大略的皇帝。由於晁錯是景帝的舊屬,又格外受到信任,因此,晁錯經常參與景帝的一些謀議活動,他的建議和意見也多被采納,朝廷的法令製度,晁錯大多數都動了一遍。他太過於彰顯和鋒芒畢露了,因此朝中大臣都知道景帝器重寵信晁錯,沒有人敢與他發生頂撞,但他已經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為可悲的結局已經埋下了“伏筆”。

宰相申屠嘉覺得自己受到冷落,就想把晁錯除去。晁錯也有點忘乎所以。由於晁錯的署舍坐落於太上皇廟的後邊,如果從署舍去大街,就必須繞很大圈子,如果能穿牆而過就方便多了。晁錯未經任何人批準,擅自將他的內史署舍開了一個角門,可以走穿過太上皇廟的近路。這件事讓宰相申屠嘉知道了,立刻令府吏草寫奏章,說晁錯未曾奏聞,擅自拆牆,實是蔑視太上皇,應以大不敬論罪,按律當誅。有人聞知這件事,忙給晁錯通信,晁錯一聽,真是嚇得魂飛魄散,深夜中即跑進皇宮,去見皇帝。景帝本允許他隨時奏事,這時聞他忽然深夜求見,不知何事,連忙召見。等晁錯說明白,景帝卻說無妨,盡管照辦。

第二天上朝,申屠嘉呈上奏章,滿以為景帝會治晁錯的罪,誰知景帝看後卻淡淡地說:“晁錯另辟新門以求方便,僅是穿過太上皇廟外牆,於廟無損。且早已告朕,宰相不必多心。”申屠嘉下朝後妒怒交加,吐血而死。

景帝就讓禦史大夫陶青做宰相,將晁錯升為禦史大夫。晁錯不僅未獲罪,反更受寵,也就不思其他,隻顧報效皇上了。晁錯接連升任,就像一般人在順境當中一樣,容易失去謹慎。他年輕氣盛,覺得世上沒有做不到的事情,更想借此機會做幾件大事,首先從削藩開始,然後準備向硬骨頭吳國下手。

正當晁錯情緒高漲的時候,突然有一位白發飄然的老人踢開門迎麵走進來,見到晁錯劈麵就說:“你莫不是要尋死嗎?”晁錯仔細一看,竟是自己的父親,晁錯連忙扶他坐下,晁錯的父親說:“我在潁川老家住著,倒也覺得安閑。但近來聽說你在朝中主持政事,硬要離間人家的骨肉,非要削奪人家的封地不可,外麵已經怨聲載道了。不知你到底想幹什麼,所以特此來問問你!”剛愎自用的晁錯說:“如果不削藩,諸侯各據一方,越來越強大,恐怕漢朝的天下將不穩了。”晁錯的父親長歎了一聲說:“劉氏得安,晁氏必危,我已年老,不忍心看見禍及家們,我還是回去罷。”說完徑直而去。

此後,漢景帝聽從晁錯的建議,進行實際的削藩,吳王劉濞聽說楚、趙、膠西王均被削奪封地,恐怕自己也要遭削,便派使者聯絡膠西王、楚王、趙王及膠東、淄川、濟南六國一起造反。

漢景帝沒想到吳王劉濞能聯合七個諸侯王一起來反叛自己,而且叛軍聲勢浩大,於是不免心中驚惶。他想起先帝漢文帝臨終遺言,就派了善於治軍的將軍周亞夫去討伐叛軍。當時,朝廷上有人嫉妒晁錯,想把七國起兵叛亂的責任推給晁錯。這些人對漢景帝進讒言說,七國造反,是為了誅殺晁錯。如果陛下能夠答應他們的要求,自然就會撤兵的。漢景帝早已沒了主意,便聽信了這番話,說如果真的這樣,我又何必舍不得晁錯一人呢?於是,漢景帝批準了腰斬晁錯的奏折,並下詔讓七國速速退兵。一天夜裏,晁錯忽聽有敲門聲,原是奉詔前來傳禦史晁錯立刻入朝的。晁錯驚問何事,來人隻稱不知。晁錯急忙穿上朝服,坐上中尉的馬車。行進途中,晁錯忽覺並非上朝,撥開車簾往外一看,所經之處均是鬧市。正在疑惑,車子已停下,中尉喝令晁錯下車聽旨。晁錯下車一看,正是處決犯人的東市,才知大事不妙。中尉讀旨未完,隻讀到處以腰斬之刑處,晁錯已被斬成兩段,身上仍然穿著朝服。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