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做人要利用好(2)(1 / 3)

漢文帝時,袁盎曾做過吳王劉濞的丞相,他的一個從使與他的一個侍妾私通。袁盎知道後,並沒有泄露出去,也沒有責怪那個從使。有人卻說了一些話嚇唬那個從使,說袁盎要治那個人的死罪等等,結果把那個從使嚇跑了,袁盎知道後,又親自去把那個從使追回來,對他說:“男子漢做事要頂天立地,既然你這麼喜歡她,我可以成全你們。”將那個侍妾賜給了從使,待他也仍像從前一樣。

到了漢景帝時,袁盎到朝廷中擔任太常要職,後又奉漢景帝之命任職吳國,當時,吳王劉濞正在謀劃反叛朝廷,決定先將朝廷命官袁盎給殺掉。就暗中派五百人包圍了袁盎的住所,袁盎本人卻毫無覺察,情況十分危險。

在這五百人的包圍隊伍中,恰好有一位就是當年袁盎門下的從使,此人現已任校尉司馬一職。他知道袁盎情勢十分危險,隨時都會有性命之憂,心想,這正是報答袁盎的好機會。兵臨城下,如何營救恩人?那個從使靈機一動,就派人去買來200壇好酒,請500個兵卒開懷暢飲,並說道:“大夥好好喝個痛快,那袁盎老頭現在已是甕中之鱉,跑不掉了!”士兵們一個個酒癮發作,喝得酪酊大醉,東倒西歪,於是成了500個醉鬼。

當天夜晚,那個從使悄悄來到袁盎臥室,將他喚醒,對他說:“大人,你趕快走吧,天一亮吳王就要將你斬首了。”

袁盎揉了揉昏花的老眼,忙問他:“壯士,你為什麼要救我?”原來當年的從使現在已穿上了校尉司馬服,加之又過去了多年,在昏暗的燈光下,袁盎倉促之間,根本認不出當年的他了。

校尉司馬對袁盎說:“大人,我就是以前那個偷了你的侍妾的從使呀!”

袁盎大悟,在那位校尉司馬的掩護下,他連夜逃離了吳國,擺脫了險境。

曆史上這些寬以待人、懂得臉麵之道的人,不是成就了大業,就是在關鍵時刻得以避禍全身。可見臉麵尊嚴在為人處世、成就前途中的重要性。對犯錯誤的人不應總是凶狠責罰,而應換一種態度和麵孔,得饒人處且饒人,這樣收到的效果會更好。

戳人臉麵惹大禍

有時,看似不經意的言行會讓人顏麵盡失甚至後果更嚴重。遇到心胸開闊一點的,他隻是內心不快而已,或許不會有什麼極端的行動;而若是心胸狹窄之人,他心中就會產生怨恨,而這種怨恨極有可能會轉化為報複行動。這種以“小事”而惹大禍的例子,在曆史上屢見不鮮。

戰國時有個名叫中山的小國。有一次,中山的國君設宴款待國內名士。當時正巧羊肉羹不夠了,無法讓在場的人全都喝到。有一個沒有喝到羊肉羹的人叫司馬子期,就此懷恨在心,偷偷跑到楚國勸楚王攻打中山國。楚國是個強國,攻打中山易如反掌。中山被攻破,國王逃往國外。他逃跑時發現有兩個人手拿戈一直跟隨他,便問:“事到如今,你們為什麼還跟著我?”兩個人回答:“從前有一個人曾因獲得您賜予的一餐食物而免於餓死,我們就是他的兒子。我們的父親臨死前囑咐,中山無論有任何事變,我們都必須竭盡全力,要不惜以死報效國王。”

中山國君聽後,感歎地說,給予不在乎數量多少,而在於別人是否需要。結怨不在乎深淺,而在於是否傷了別人的心。我因為一杯羊羹而亡國,卻由於一餐食物而得到兩位忠誠的勇士。

這段話道出了人際關係的微妙。一個人如果失去了少許金錢,尚不至於惱羞成怒,而一旦自尊心受到損害,就無法預測他的行為了。金錢上的損失猶可補償,而心靈受到傷害,卻非輕易就可彌補的。有時候,本身並無存心傷人之意,卻會因為某句無意的話傷害到別人,所謂“言者無心,聽者有意”,甚至可能因此為自己樹立了一個敵人。中山國王因“一杯羹”而失國的故事,對我們應該有深刻的啟示。

《韓非子·內儲說》載有一個故事:有一次,齊中大夫夷射在王宮裏參加酒宴,喝得酩酊大醉,靠在回廊門上。有一個仆人刖跪請求說,把您喝剩下的酒賜我一點可好?夷射對他叱罵:“滾一邊去,下賤的仆人也敢向貴人要酒喝!”刖跪急忙跑開了。等夷射走後,刖跪就在回廊門處灑了點水,好像有人撒了尿一樣。第二天,齊王出廊門看到了,問:“是誰在這裏撒尿?”刖跪回答說:“我沒看到,不過昨天中大夫夷射在這兒站了一會兒。”在當時,在宮內做下這種不規矩的行為是要受懲罰的。齊王因此把夷射處以死刑。

在這裏,刖跪因為夷射羞辱了他而懷恨在心,因此設計陷害,而酒醉中的夷射恐怕一直到死也沒搞清楚自己的殺身之禍竟是因為得罪了一個自認為無關緊要的“下賤的仆人”。而正是這個“下賤的仆人”認為他自己的“麵子問題”是件大事,丟了麵子就要強烈報複,因而使夷射身首異處。

春秋時期,鄭國的大臣子公在上朝的時候,食指突然動了起來。他便開玩笑似地對其他大臣說:我的食指一動,就能嚐到非同一般的美味。這話讓國君鄭靈公聽見了。正巧楚國獻給了靈公一個特別大的鱉,靈公準備用它來大宴群臣。結果聽到子公的話,在鱉宴上就故意不給他分鱉肉。子公羞憤交加,就徑直走到烹鱉的大鼎前,把食指伸到湯裏撈肉。這就讓靈公十分難堪,結果雙方都感到丟了麵子,隻好翻臉,靈公欲殺子公,而子公搶先發動政變,殺死了靈公,並以“靈”給他作諡號,這足以讓靈公永遠沒有麵子。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