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是用鏤空透雕的手法來創造美的一種藝術形式。中國早在新石器時代,人們就已產生了美的觀念,並且產生了對鏤空透雕的美的追求。黃河流域山東大汶口文化遺址中出土的陶豆,它的圈足就是鏤空的花紋。南朝時的一本古籍上記載了荊楚(今湖北、湖南兩省)一帶的婦女,每當到了“人日”時,要用彩色的幡紙剪成人形貼在屏風上,婦女們則必須把用幡紙剪成的燕子戴在頭上,作為節日的裝飾。這說明從那時起,剪紙就已經在中國民間廣泛流行。

其實真正用紙剪成的剪紙藝術品,目前發現最早的是北朝時期的作品。在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地區的古墳墓中,先後出土了5幅剪紙。其中有三幅是“花”,層次交錯,變化複雜,而且還頗有韻律感。

中國剪紙藝術到了宋朝時,已經在民間普及。從有關的記載來看,宋朝時民間剪紙的應用範圍很廣泛。有的將剪紙作為禮品的點綴,有的被“巫師”拿來“驅邪”用,有的作窗花使用,還有的用剪紙裝飾彩燈。尤其是當時發明出的“走馬燈”,對中國古代普及剪紙,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明朝時的剪紙藝術已經達到高超的藝術水平。1965年在江蘇出土了一把明代折扇,在素色扇麵的雙層紙間,夾著一幅深色的“梅雀報春圖”剪紙,精美別致。又據記載,著名的佛山剪紙,在那時已經遠銷東南亞一帶,博得海內外人民的一片讚譽。在明清時期的各種筆記和書籍當中,記載了不少擅長剪紙的名手。同時,明清時期的一些書法家、畫家也被剪紙所吸引,參與了剪紙的創作。清朝時期,中國流行的花字剪紙,就是當時書法與剪紙結合的產物。

新中國成立以後,剪紙藝術受到了國家的重視。近年,國家郵電部發行的十二生肖郵票,即是用的剪紙圖案。剪紙的藝術勞動由此得到了社會的普遍尊重和讚譽,獲得了有生以來第一次的空前繁榮,代表著中國獨特的藝術走向世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