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全世界,每逢新年或重大節日到來之際,人們都爭相購買賀卡互相贈送,為親戚朋友送去自己的祝福。這種在新年或重大節日時贈送賀卡的習俗,是中國古代就有的一種傳統風俗,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曆史。

中國是禮儀之邦,在古代,逢年過節,人們都要互相拜訪問候,說些恭喜之類的客氣話。有時,有人因為事情太多,無法分身去親自拜訪某一個人,就寫個條子讓別人帶去自己的問候。久而久之,這種讓別人代言的形式逐漸固定了下來,書寫的紙條也成為一種行文有固定格式的硬紙卡片。這就是後來送賀年卡的雛形。據史料記載,賀年卡源於漢代時期的“名刺”,早在唐宋時代,每逢新的一年即將到來之際,皇帝都要召集所有的文武大臣,賞賜印製精美的新曆書,所以,人們又把“名刺”稱作“皇曆”。在古代的民間,人們也紛紛效仿朝廷中的送“皇曆”形式,製造出民間獨特的賀年卡,互相贈送,恭賀新年。賀年卡在古代的時候還叫做“賀年帖”,有的叫“片千”。

明朝時期的賀年卡,大多數是用梅花紙裁成的,約寬7厘米,長10厘米,賀年卡的上端寫著受卡人的地址、姓名,下麵署上祝賀者的地址和姓名,在賀年卡的中間,一般都寫著“新年愉快”、“恭賀新喜”、“萬事如意”等祝詞。但有時,人們互相贈送賀年卡也是一種虛偽的客套,成為官場的虛假道具。如明朝的一本著作《拜年詩》中就寫道:“不求見麵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我亦隨人投數紙,世間嫌簡不嫌虛。”

到了明朝末期,賀年卡開始出現了漂亮的、鮮豔的“拜盒”、“拜帖”等,後來,賀年卡又逐漸發展成了單片、成合頁、連頁、書簽等多種形式。賀年卡的圖案有山水花木、戲曲雜技、鳥獸魚蟲、名勝古跡、美術工藝等造型。

送賀年卡的習俗起源於中國,現在這種風俗早已流行日本、美國等國家。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