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帶是能夠傳送動力的帶子,在現代工業生產中被廣泛應用。這種能把動力從一個輪子(主動輪)傳送到另一個輪子(被動輪)的傳動帶的發明,是工業生產中一個了不起的進步。因為,人們發現通過改變大、小輪直徑的比值,很容易實現變速。如紡車,人手在紡車大輪上搖轉一圈,通過傳動帶把動力傳送到小輪上,速度可提高數十倍,正是依靠這種變速,使紡線的工藝和效率大大提高。這項傳動帶的技術,即是中國人在發明紡車的同時所發明的。

紡車的動力來自人力搖動大輪,使小輪紡錘上的梃子作快速旋轉,把纖維紡成線。這連接大輪與小輪梃子之間的動力傳遞,依靠的就是繩式傳動帶。大約在公元前1世紀,西漢揚雄在其著作《方言》中所描述的紡車中,就有傳動帶的專門表述。這是關於傳動帶的世界最早的文獻記載。山東滕縣宏道院漢代畫像石上刻有一台紡車的圖畫,由一個大繩輪和一根插置紗錠的梃子分裝紡車木架的兩端,用繩子作為傳動帶。中國古代的紡車傳動帶,不僅適用於普通有輪緣的輪子,也可帶動無輪緣的輪子。一般認為,無輪緣的輪子不可能使用傳送帶,而聰明的中國人在輪子上做成稍稍有些凹下的一道小溝,傳動帶便可照常使用。

為了增大傳動帶與轉動輪之間的摩擦力,中國人又對傳動帶進行了改革,采用鏈條傳動裝置,好似自行車的鏈條一樣轉動輪的邊緣做成鏈齒,傳動鏈條與輪子上的鏈齒相互咬合,就不會打滑了。鏈條式傳動裝置使傳送帶更加穩定,產生良好的效果。

歐洲最早出現傳動帶的年代是公元1430年,是由傳動帶帶動一個水平旋轉的石磨作工,比中國最早的傳動帶晚了1500多年。歐洲的旅行家從中國帶回去許多先進技術,傳動帶即是其中之一,它是作為紡車的一部分與紡車一起傳到歐洲的。但是,在19世紀以前,傳動帶在歐洲很少能派上用場。直到19世紀末葉,扁平的傳動帶和鋼絲纜索,才開始作為傳動裝置的重要部分逐漸得到普遍應用。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