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人繼使用“紡專”後,經過長期的實踐與改革,又製造出手搖單紡車。它很快代替了原始的紡專,成為紡織手工生產的重要工具。後來,在手搖紡車的基礎上又創造出腳踏紡車和水力紡車。公元4、5世紀,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的一幅畫上就有腳踏三錠紡車。宋末元初,黃道婆改革後的棉紡車,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紡車。後又出現了新的紡車,這種名為大紡車的錠子多達32枚。它的功效雖然沒有機器紡車的大,但是它的基本原理和現代的紡車是一致的。與此同時,代表世界古代紡織機械最高水平的水轉大紡車也在中國誕生。

在北京中國曆史博物館中,現陳列著一架水轉大紡車的模型。這個模型是根據古代的實物和記載按照四比一的比例複原而成。據記載,水轉大紡車在宋代已經發明了。元初學者王禎寫於公元1313年的《農書》中,首次對水轉大紡車進行了詳細的記載,並有附圖,這是中國最早的水力紡織機械,在世界上也是最早的。水轉大紡車是一種麻紡合線機,是以當時的大紡車改裝而成的。它的體積較大,主要分為紡車和傳動兩部分,僅紡車部分就長6.7米,寬1.7米。在紡車的兩側,各有一個輪,其中一個輪的外端再裝一個大水輪,水輪與織機的工作部分用皮弦相連,水輪在流水的衝擊下工作,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水轉大紡車的發明,促進了宋代麻紡手工業的發展。

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於13世紀推出的這一偉大發明,在當時的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在世界紡織工業發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最初的紡車及另外一些紡織機械大約是元朝時期由到中國旅行的意大利人介紹到歐洲去的。歐洲人最早提到紡車是1280年,在當時德國的一家行會章程中有間接的記錄。德國人較早地使用了紡車,他們把紡車視為古代文明的象征,在一個古老的小城沃爾博市的一家小旅店裏至今還陳列著一架古老的紡車,和中國農村的紡車十分相似。1769年,英國人理查·阿克萊首次製出水車紡機,並建立了歐洲第一座水力紡織工廠,這一記錄比中國的水轉大紡車晚了4個多世紀。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