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是指人工開挖的水道,用以溝通不同水係和海洋,聯結重要的城鎮和工礦區,發展水上運輸。

據史料記載,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開挖運河的國家。早在公元前600年的時候,楚國和吳國共同挖了一條運河。後來,吳國夫差要做中原的盟主,在山東、河南之間接通了泗水和濟水的航運。以後,我國北方開鑿運河的技術,傳到了南方,並在那裏得到了推廣。

隋朝統一以前,經過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長期開發,在我國江淮及江南地區一帶,已被南方的移民發展成為國內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地區。如何加強對南方富饒地區的控製,便成為建立在中原的隋朝統一政權的大問題。同時,因為國防的關係,在那時的邊疆,國境東北部涿郡(今北京),需要建立一個軍事上的大基地,但如何把全國的軍需物資輸送到這個軍事大基地,又是當時統治者考慮的另外一個大問題。中國的河流,大都是由西往東流。於是,隋煬帝決定開掘運河,將橫貫的諸水聯結在一起,成為一條貫通中國南北的河流,以解決以上所遇到的兩個大問題,也就是要在經濟和政治上迅速溝通南北。這條大運河是中國古代最長,並且有著重要作用的運河。這條運河在唐朝以前稱為“溝渠”、“漕溝”、“漕河”、“運渠”等,直到宋朝時才有“運河”這一稱呼,元朝以後,“運河”的名稱就逐漸固定下來。

隋代大運河是以當時的首都洛陽為中心,分為4段:第1段是“永濟渠”,北起涿郡,南到洛陽東板渚(今河南滎陽東北);第2段是“通濟渠”,北到洛陽東,南到山陽(今淮安);第3段是“邗溝”,北至淮安,南到江都;第4段是“江南河”,北起鎮江,南到杭州。

此外,在洛陽西麵,有從長安到潼關的“廣通渠”。這條隋朝時期的大運河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5大水係。元、明、清時期,這條大運河進行了修整。隨著中國政治經濟中心的轉移,現在,這條大運河全長已達1794公裏,成為中國東部最著名的南北大運河——京杭大運河。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