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陝西臨潼的秦始皇陵,現塚高76米,底為485米×515米,麵積近25萬平方米。20世紀70年代初,一位農民在挖井時發現了秦陵兵馬俑坑。1974年,在陵墓東側1.225公裏處,又發現3座陪葬的兵馬俑坑,發掘出6000多軀兵馬俑,蔚為壯觀,轟動世界,傳為奇跡。這相繼發現的兵馬俑坑,分別命名為一號、二號、三號、四號坑。僅就這4個陪葬坑的規模已是舉世無雙,人們禁不住會想,有如此宏大的陪葬坑包圍的地宮將會怎樣驚世駭人!

據探測,秦陵陵寢分內外兩城地宮,有磚坯壘成的內城和外城牆,估計東西牆長約510餘米,南北牆長約480餘米。內城為方形,周長2524.4米;外城為長方形,周長6294米。墓室為4條墓道的亞字形墓,這是秦代最高級別的墓葬。全部陵園麵積218萬平方米,遠超過日本仁德天皇陵(占地總麵積46.4萬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陵墓。秦始皇在位36年(前246~前210),陵墓修築了38年,比埃及的胡夫金字塔修造時間多8年。曾征集72萬勞力,集中修了11年,修陵人數最多時80餘萬,是修造胡夫金字塔人數的8倍。

據西漢司馬遷的《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墓內地底見水,用銅加固,上置棺槨,並“令匠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相機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裏麵埋藏無數奇珍異寶。陵墓外圍有“兵馬”保護。有關地宮的深度,司馬遷有“穿三泉”的記載。據此推測,地宮深達50米以上,相當於一座近20層大樓的高度。但也有學者認為,從地宮的水文地質角度考察,深度應為26米。即便如此,也有近9層樓高,足以使世人驚歎。東漢史學家班固在《漢書》中也有與司馬遷相同的記載。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員用汞量測量法先後對秦陵封土進行了兩次測試,結果發現很強的汞異常,且成等距離幾何分布,麵積達12000平方米,證明了司馬遷“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相機灌輸”的記載。

秦始皇兵馬俑被冠以“世界第八大奇跡”,但與秦陵地宮比起來,它隻是天河一星,不管地宮何時開挖,都將轟動全世界。1987年1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秦始皇陵列入《世界遺產》目錄,從此,秦始皇陵受到全世界的保護。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