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式樣的中國橋梁中,最負盛名的是石拱橋,中國的石拱橋在世界橋梁史上占有顯著的地位。中國人很早就發明了石拱橋,最遲不會晚於漢代,從出土的漢代畫像石上可看到石拱橋的圖案。又據《水經注》記載,公元282年晉代時,河南洛陽東六七裏有一座石建的“旅人橋”,這是古書上記載最早的石拱橋。這座半圓形的石拱橋,橋建好後,橋上行人,橋下可行船。

世界著名的石拱橋要數中國河北趙縣的安濟橋,也稱趙州橋,是由隋代工匠李春設計、監造的。唐代有名望的中書令張嘉貞在《安濟橋銘》中說:“趙郡汶河石橋,隋匠李春之跡也,製造奇特。”安濟橋建於公元591年~599年,它的奇特之處在於李春改變了拱的形狀,把半圓形拱改成弓形拱,這就使橋麵坡度減小,便於車馬通過和人們行走。安濟橋全長50多米。橋麵寬9米,橋下僅有一個大孔,兩個橋墩之間的距離達37米,幾乎占橋長的五分之四,拱高卻僅有723米,跨度大而橋麵低。另一奇特之處是在拱兩端各設兩個小拱,也稱“敞肩拱”。以往的石拱橋都是采用“實肩拱”,“敞肩拱”的出現是李春對橋梁建設的一項重大改革,也是一項創舉。采用“敞肩拱”有以下5個優點:一是大橋載重時,小拱可以承擔部分壓力,以減少主拱的壓力,從而提高了整個大橋的承載能力和抗形變能力。二是減小洪水對橋身的衝擊力,洪水泛濫時,可以從小拱中進行分流,避免被猛烈的洪水衝毀。三是減輕大橋自身的重量,自然也減少了橋墩對河岸的垂直壓力和水平推力,防止河岸破壞。四是節省建築材料。五是使大橋在造型上更加優美。

另一個著名的弓形石拱橋是位於北京城西永定河上的盧溝橋。它修建於公元1187年~1192年間,是中國橋梁建築史上的又一傑作。永定河實際是一條不安定的河,幾乎年年春季有冰流,夏季有洪水,自古又稱其為“無定河”。據《金史·河渠誌》記載:“大定二十七年(1187),以盧溝橋為往來津要,令建石橋。明昌三年(1192)橋成。”盧溝橋為聯拱式石橋,寬8米多,全長為265米,共有11個橋孔,每孔的平均跨度約19米。為了防止河水衝垮橋梁,在建橋過程中工匠們將橋墩紮得很深而且堅固,並特別修建了護墩的“尖嘴”,用於“劈波斬浪”,減輕洪水及冰流對橋身的正麵撞擊。此外,工匠們還在橋上精心雕刻了485個形態各異的石獅子,使這座古橋既有實用性又有觀賞性。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於1275年來到中國後曾在這座橋上漫步,他讚美這座橋是“一座極美麗的石橋,實在是世界上最好的獨一無二的橋。”

《馬可·波羅遊記》記述了中國的許多先進科學技術,其中包括橋的弓形拱原理。而“敞肩拱”也在此稍晚些時期傳到了歐洲。於是,歐洲人開始廣泛地建造弓形拱橋,如建於1345年的佛羅倫薩著名的維奇奧橋,還有跨越在法國羅納河麵上的聖埃斯普裏橋等。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