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門,也稱“拜門”、“會親”、“喚姑爺”,是女子同舊生活的徹底告別。婚後第三天,新人帶著禮物,相偕回女方家,女家大擺宴席,款待女兒、女婿。夫妻雙雙把家回由於此前女方家屬包括父母多未與新郎打過交道,這是一次正式考察其人品的機會,隻是多少有些嫌晚,新郎若是謙和有禮的佳公子,自然值得慶幸,可若不如人意,此時再發現,也於事無補,隻能企求上天保佑女兒平安幸福了。

回門之禮先秦已有之,稱為“歸寧”。在古代,女子的生存似乎從來沒有獨立的人格,婚前屬於父母,婚後就屬於丈夫和他的家庭。這一改變以迎親作為轉折的起始點,以第一次歸寧作結。歸寧,從字麵的解釋來看是指向父母報平安,使他們內心安寧。也就是向他們宣告:女兒的生命,與身邊的這個男人福壽三多,佛手為福,石榴多子,蟠桃多壽榴開得百子已經不可分割了,請他們不要再為自己操心;女兒也不可能再在父母身邊盡孝,反而要對公婆侍奉終老,請父母也不要再掛念。所以,歸寧是女子同父母的正式告別。

從這次歸寧以後,婦人便不能隨便回娘家了,除非父母發出邀請,或得到公婆、丈夫的批準,而且一般情況下,應該由丈夫陪同前往,否則會被視為失禮。比如《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被休回家之後,她的母親便忿忿然地問:“汝今何罪過,不迎而自歸?”

有的女子結婚之後還要隨丈夫一家搬遷,在交通和通訊都不發達的古代社會,這可能導致她和父母兄弟完全失去聯係,因此回門(歸寧)也可能是她一生中最後一次見親人,所以無論對新娘還是她的家人,都特別珍惜這次機會。

手執石榴具有多子多福之意回門也有不在第三天,而在六、七、九、十或滿月之時的,但總的來說,以第三天為最常見,於是三這個數字便發展出一項特殊的意義:在很多地區,大年初三成了女婿上門的日子,家家戶戶這一天都要精心準備酒菜,犒勞新、老姑爺和準姑爺,女方的家族則精心策劃,要給新郎“好看”。新娘家老人心裏非常重視三天回門,因此新郎事先無論是從思想上還是在禮品上都要有所準備,爭取給嶽父嶽母留下愉快的好印象。

禮品事先備齊,買新娘家老人喜歡的禮品,禮品一般有四件。回門一般在上午九、十點鍾動身。新郎新娘應像參加婚禮那樣認真修飾、打扮,保持婚禮上那漂亮、俊美的形象。

回到娘家,新郎、新娘首先要問候老人。這時,新郎就應改口,跟新娘一樣稱嶽父母為父親、母親,要叫得自然、親切,對待親友和鄰居也應表現出親切熱忱,彬彬有禮,見人先打招呼,以禮相待。新娘跨出父母的門檻,也可能是她一生中最後一次見父母

就餐時,新娘要陪著新郎,一一向父母、親友和鄰裏敬酒,感謝大家對自己新婚的祝福。飯後,不要急於回家,應再陪父母聊一會兒,聽聽他們的教誨,然後再告辭回家。並應主動邀請二位老人和兄弟姐妹到自己家裏做客,也可邀請親友、鄰裏。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