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傳統的婚禮中,當一對夫婦即將步入婚姻的殿堂,也即意味著一係列祈子習俗的開始。

早在婚禮的籌備階段,女方的嫁妝中即早早準備了一隻用紅漆漆得油光錚亮的馬桶。人們稱它為“子孫馬桶”,或幹脆叫它為“子孫桶”、“百子桶”,這是為什麼呢?

據人類學家的考察研究,發現人類分娩時的體位是隨著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而逐漸發生變化的。據說,遠古時代的婦女是采取站立的體位來分娩嬰兒的,而現代的產婦分娩,則大多是采用臥位分娩的。從站式分娩到臥式分娩這個漫長的發展過程中,產婦經曆了坐或蹲的過程。也就是說,過去我國絕大多數地區的婦女,正是蹲坐在馬桶上分娩的。從這一意義上來說,馬桶就被賦予了很強的生育意義。

現代人們的住房水平已普遍提高,不再需要馬桶,大城市中也很難再買到馬桶。但正因馬桶的這一特定寓意,在嫁妝中備上兩隻紅色塑料桶來作為替代,在籌備婚禮時仍是不可少的。

在傳統習俗中,子孫馬桶中還要放上五隻染紅的雞蛋。蛋為雞子,“蛋”與“誕”諧音,在桶內放了蛋,今後也就會“誕子”於桶內了,放蛋要放五隻,那是取“五子登科”之意。子孫馬桶帶到男家要取用時,又須請一小男孩先在裏麵撒一泡尿,人們以為這樣的話今後新娘也會生個白白胖胖的小男孩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