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除了能送子,還能操縱所送孩子的性別。我國傳統的觀念是重男輕女,人們把掌握生男生女的希望寄托在觀音身上,認為求男得男,求女得女,甚至還進一步認為,觀音具有使女性轉變為男性的本領。據《述異記》載,荊州的一個寡守老人,隻有一個14歲的女兒,因信奉觀音,觀音給女孩吃了一顆紅丸,女孩感覺熱乎乎的,昏昏欲睡,醒來後竟然變了男送子觀音送子觀音、關公和財神身。此說雖然荒誕,卻符合傳統社會中人們的期盼和想像。

由於觀音送子的傳說在我國流傳最多也最廣泛,因此曆來向觀音祈子的習俗也最為豐富多樣。現舉幾例:

拜觀音洞在浙江普陀山有一潮音洞,深逾丈餘。洞的一麵依山,兩麵礁石連片,形成一條夾縫,日夜與海潮相吞吐。海水撞擊洞壁,聲如雷吼。在左首石灘的緊靠洞壁處,有一觀音石刻座像,洞口有“潮音洞”三字。傳說這裏是觀音顯像的地方,拜之可以得子。

得觀音柳枝在佛教中,觀音持淨瓶,拿柳枝,象征把大慈甘露灑向人間。而我國民間有一種說法,認為得柳即得子,柳為子的象征,因此如能得到觀音瓶中的柳枝,即可得子。

生菜會廣州俗例,以二月二十四日為送子觀音誕日。各鄉男女集於一處,舉行“生菜會”。因在廣東話中,“生菜”與“生仔”音同。赴會者多買生菜回家,以為生子之兆。聚會時設一小池,先在池麵放下許多蜆螺。赴會者用手探摸水中的蜆螺,得螺者生子,得蜆者生女。據傳這和唐文宗的一次奇遇有關。文宗好食蠔,一日在一個巨蠔中發現一小觀音像,送子觀音於是下令廣建寺院,民間對觀音的崇拜由此大興。人們由此推想,觀音既能在蠔中,也可在螺中,於是觀音送子、得螺即可得子便成了人們的信仰。

此外,我國北方呂梁地區還有以民間剪紙來表達觀音送子的。由於剪紙出自勞動婦女之手,自然與宮殿廟堂上的觀音不同。觀音頭戴花飾,雙手捧一娃娃,周圍有六個娃娃和兩龍襯托。有趣的是,觀音端坐在屋內,房屋周圍有一對鳥、一對燈籠、一對花瓶等,都是與生育有關的符號。顯然剪紙上的觀音形象有些變異,但表達的卻是民間進一步讓觀音送子到家的心願。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