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霞元君是道教女神,又叫泰山娘娘,是我國民間傳說中常供奉的送子女神。她的全名為“東嶽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中的生育女神,也是北方娘娘廟神”。民間信奉泰山娘娘為東碧霞元君嶽大帝之女,認為她能使婦女多子,還能保護兒童。

泰山娘娘是在泰山玉女傳說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據清代《蒿庵閑話》載,漢朝時,宮中一座殿內曾有金童玉女雕像。到了五代,宮殿倒塌,金童塌毀,玉女掉進池中。宋朝時真宗到泰山封禪,回來後到池中洗手,忽見池中冒出一個石人,真宗命人撈起洗淨,認出是漢朝的玉女雕像,於是便將這尊玉女像送到泰山,並在那裏建祠供祀,封號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據《玉女傳》載,玉女為黃帝手下的一個仙女。黃帝建岱嶽觀,派遣七仙女去迎接西昆元君聖母真人,七仙女雲冠羽衣,仙氣繚繞。玉女即為其中一人。後來她刻苦修道,終成為碧霞元君,被安排在泰山娘娘廟中受人供奉。

巍峨的東嶽泰山上至今仍有規模宏大的碧霞元君祠,民間稱之為“泰山娘娘”、“泰山老母”。在碧霞元君像旁,還配有“送生娘娘”、“送子娘娘”。明末張岱在《岱誌》中道:“元君像不及三尺,而香火之盛,四大部州全無。”《岱史》中也載:“四方進香來謁元君者,輒號泣如赤子久離膝下者然。”貧困的下層百姓把碧霞元君視為可親可敬的神,虔誠地崇拜她,傳說農曆四月十八是碧霞元君的生日,到了那一天,人們便紛紛前往碧霞元君祠燒香祈子,求福禳災。

在碧霞元君和送子娘娘的殿前,還擺著泥娃娃供人索取。有時有道士守護,求子者要給少許錢——稱作“喜錢”(意為得子的征兆),然後偷偷地抱走一個泥娃娃回家,把它壓在床下,認為這樣可以得子。更有甚者,有人像侍候真娃娃一樣侍候泥娃娃:給他穿上彩衣,擺上飯食,並呼之為“弟弟”。

與之相呼應的是,泰山頂上的道觀內還有拴娃娃的習俗。為了表現泥娃娃的聰慧,民間匠人故意把娃娃的腦袋塑得很大很大,似與身體不很和諧,但卻表現了民間的心願與審美觀。泥娃娃的身上都拴著紅繩,看誰能把他們拴回家,並真正“拴”出一個兒子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