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陳淳書法的師承出處,王世貞《藝苑卮言》雲:“正書初從文氏,欲取風韻,遂成媚側,行書出楊凝式、林藻,老筆縱橫可賞,而結構多疏,亦南路之濫觴也。”申時行《跋陳淳武林帖》雲:“(淳)書則出入米、蔡,而時有幻態,蓋句吳之宗匠也。”綜合王、申二人的記述可知,陳淳的書法初由文徵明人手,但他的個性與文氏迥然不同,這就決定他不會按照老師的路數循規蹈矩地走下去,而楊凝式、米芾等人的書法中所表現出的抑揚起伏、馳騁縱橫的率意,似乎更加符合陳氏不拘一格的個性。於是,他上追唐宋前賢,憑著自己卓然超群的膽識才氣,最終獨出機杼,自成一家。

明中葉的草書領域,尤其是大草,陳淳有著非常突出的成就和優勢。於前人而言,他有總結突破之舉;對後人來說,他有開拓創新之功。陳淳的縱情遣興式草書,發展到徐渭那裏,變成了恣意宣泄的狂草,正如他那漫興暢神式的寫意花卉,化成徐渭放浪形骸的斑斑墨痕一樣。後人對陳淳的草書評價甚高,莫是龍《跋陳淳書李青蓮宮詞》雲:“(陳淳)筆氣縱橫、天真爛漫,如駿馬下阪,翔鸞舞空,較之米家父子,不知誰為後先矣。”傳世作品有《秋興八首卷》、《七絕詩軸》、《白陽山詩》、《山居雜賦卷》等。

王寵(1494~1533),初字履仁,後改字履吉,號雅宜山人,人稱“王雅宜”,蘇州人。

王寵品行高朗明潔,口不出猥俗之言,風儀玉立,舉止軒揭。工詩、書、畫。詩宗建安諸子,染盛唐之風;文習司馬遷、班固,深得筆致;畫善山水,有黃公望、倪雲林之意趣。他雖才華出眾,一生卻仕途失意,惟寄情山水,優遊終身。

王寵書法初師蔡羽(當時的書法名家),後結識長其24歲的文徵明,成為忘年之交,情在師友之間。王寵雖有朝夕問道文氏的機會,卻並不盲目跟從,在受到文氏教誨的同時,舍近求遠,上追晉唐古法,力求開創自家風貌。王世貞《吳中往哲像讚》雲:“(王寵)楷書初摹虞世南、智永、行書法王獻之。”到了晚年,王寵書出己意,聲望日隆,並成為“吳門書派”的主將之一。此時,他的書法“以拙取巧,合而成趣,婉麗遵逸,為時所趣,幾奪兆京價”(《吳中往哲像讚》)。

同文徵明一樣,王寵也是以小楷和行草書為世人推重。他的小楷得靜逸之趣,氣息高曠疏靈,古意盎然。傳世小楷作品《滕王閣序》、《刺客列傳》、《送陳子齡會試詩》等,用筆極盡澀拙之態,絕無流滑輕率之痕,結構不求平整,多似散漫不經,實則寓含險絕之勢,足見其於鍾繇、二王、智永、虞世南等晉唐大家處用力深厚且能學古化古,灼灼其華。

王寵的行草也是古拙樸厚,自然天成。其早年作品,結字多出《閣帖》,用筆鋒芒外露,章法平實;晚年書風為之一變,用筆大開大合,兼有章草筆意,既能縱逸跌宕,又能意態古雅,論者以為“衡山之後,書法當以王雅宜為第一”。歎其英年早逝,僅活40歲,假借時日,完全可以想象其人書俱老時將是何等的璀璨奪目。遺世行草作品有《遊包山集卷》、《石湖八絕句卷》、《草書李白詩卷》等。

明中葉,除“吳門書派”外,還有許多其他的知名書家,如李東陽、程南雲、王守仁、豐坊、陸深、徐霖等,他們也都係統地學習過前人的成法,且各有所長,並創作了很多優秀作品,如王守仁行書《銅陵觀鐵船歌卷》,徐霖行草《五言律詩軸》、篆書《四言詩卷》等。因此,明中期書壇的繁榮形勢是由“吳門書派”與他們共同創造出來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