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度以楷書名世。其傳世作品《敬齋箴冊》、《謙益齋銘頁》、《四箴頁》等均為小楷,結體婉麗端莊,筆致圓潤遒逸、矩度雍容,洋溢著一片廟堂氣象。從沈度的這些楷書中,明顯可以看出其師法褚遂良、趙孟等人的痕跡,所不足的是,楷法氣息不古,略欠天然之趣,多有媚俗之態。當時的中書舍人、科舉之士多效其法,以取人主之悅,此風一開,遂成台閣一體。沈度實為此體之始作俑者。

沈粲以善草著稱。他的草書取法同鄉前輩宋克的章草,王世貞題《沈粲書薑堯章續書譜》雲:“行筆圓熟,章法尤精,足稱宋南宮入室。”從其草書作品《千字文卷》等看,通篇運筆迅疾流暢,點畫遵勁峭利,加之眾多章草筆法和結體的攙入,使之於道逸之外又具古雅之韻味。如此看來,其兄所語“其書勝臣”,卻又不能完全理解為謙卑之辭,可能更是發自肺腑的中肯之言。沈粲草書的不足之處在於,筆畫鋒芒太露,且整體節奏稍顯平實無險。

解縉(1369~1415),字大紳,一字縉紳,號春雨,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進士,授中書庶吉士,嚐章疏萬言指斥時政,帝稱其才。燕王即位,擢侍讀,入文淵閣,參預機務,累進翰林學士兼右春坊大學士。曾主持編修《永樂大典》,為世所重,後因李至剛等牽連,下獄被殺。

解縉才思敏捷,善詩文。其文雅勁奇古;詩則豪宕豐贍,每遇應製,詩賦操筆而成,造語奇崛。

解縉的書法在永樂年間影響甚大。吳寬《題解學士墨跡》稱:“永樂時人多能書,當以學士解公為首。”其書法又以楷書和大草為之長。他的楷書宗法右軍筆意,婉麗端雅,惟骨格少遜,基本上屬於“台閣體”一路,這與當時宮廷需求不無關係。而他的大草則得力於危素、周伯琦、詹希原諸公,風格奔放灑脫、跌宕不羈,做派與其楷書判如二人。遺世作品《宋趙恒殿試佚事》、《自書詩卷》等,書風縱橫超逸,點畫出規入矩,章法經營尤見匠心,全篇一氣嗬成,神氣自備。然在其傳世草書中,並非所有作品都這樣古法完善,形神兼得,也有因過於盡情宣泄而步入狂野無度的狀況。

明初書壇,除上述諸公外,還有張弼、陳獻章等人也很出眾。其中張弼草書宗法懷素,酒酣興發,頃刻數十紙,疾如風雨,狂草醉墨流入人間,世以為癲張複出,後人彙其草書,刻成《鐵漢樓帖》。有《七言絕句軸》、《蝶戀花詞軸》等草書作品傳世。陳獻章的書法得法於歐陽洵、黃庭堅、米芾等,因其常居偏僻山村,毛筆不敷供給,就用茅草結束成筆代用,時稱“茅龍筆”,此筆豪鋒禿散,毛硬易幹,書寫時常多飛白之筆,獨具特色,世稱為“茅筆字”,深受時人珍重。有《自書詩卷》等草書作品遺世。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