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書法沿襲著前代的複古思潮,幾乎完全處於元人書風的籠罩之下。由元入明的書法家,如危素、劉基、宋濂、張羽、徐賁等人,盡管已身入明朝。甚至有的還做了高官,但他們的書法仍保持著元人的風軌。洪武年間名振書壇,號稱“三宋”的宋克、宋王遂、宋廣,雖所善書體不同、風格各異,但他們總體上所表現出來的嫻熟技巧、閑雅風韻,無一不受元人浸染;偏偏朱元璋喜愛宋王遂一類“如美女簪花”的書法,於是“三宋”書風遂成時尚。而與之相反的書風,比如說以蒼勁峭拔大字著稱的詹希元,卻被朱洪武怒斥為“梗吾賢路”。由此,統治者的審美傾向,逐漸反映到中書舍人們的書法之中,並最終導致“台閣體”的出現。到了永樂年間,“台閣體”書法占據了當時書壇的主要地位,其代表者是人稱“二沈”的沈度、沈粲兄弟,他們二人的書風婉麗飄逸、雍容矩度,溯其書源也都始由元人入手。由此可見,明前期書法遵循著一脈相承的古法。其所以缺乏生氣的原因是,此時的書家們不是直接上追古人,他們或以元人為師法對象,或通過元人間接地學習古人。

“三宋"與明初書法

宋克(1327~1387),字仲溫,號東吳生、南宮生,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少博涉書史之餘,喜學劍走馬,研習韜略,養成豪爽俠義的性格。洪武四年(1371),官鳳翔同知。張士誠據吳時,知其謀略過人,屢欲招致其幕。然克深惡張之為人,故均拒絕。元末戰爭四起,社會動蕩,克遂杜門謝客,專心詩文書畫。

宋克的書法初得康裏子山弟子饒介的親授,於趙派用功尤勤,進而上追魏晉,深得鍾、王之法,終從元人籠罩下的明初書壇脫穎而出,成為那個時代無人能與之比肩的書法大家,備受前輩楊維楨等的賞識。楊氏跋《宋仲溫書鐵崖古歌》雲:“(宋克)尤工諸家書法,餘有所著,必命仲溫書之。”

宋克擅長章草、小楷和草書,尤以章草最為著名。其章草取法皇象《急就章》,對於此帖,他傾注了很大的精力,一生臨寫不輟,大致書於60歲時的《急就章》,筆勢勁健,風貌簡古,為其兼備古法之形神的得意之作。自元趙孟開始師法章草後,此體的學習一時蔚然成風,其間優秀者不乏其人,但宋克的成就無疑是最高的一位。其實不僅在元至明的這段時期,就是在整個章草史上,他也是最傑出者之一。

關於宋克的小楷,翁方綱《複初齋文集》雲:“有明一代小楷宋仲溫第一。”其小楷初仿趙孟,後法鍾繇、王羲之,尤得力於鍾。有《七姬權厝誌》等作品遺世。

宋克的草書——以章草糅入狂草而創造出的一種個性鮮明的書體,則可視為明初書法創新之路上最為重要的一站。其草書深受康裏子山的影響,然較之康裏氏,他不僅能做到將章草與狂草的用筆、結體完全混融無跡,而且在用筆上也更顯豐富多姿,在氣勢上也格外地寬博豪邁,充分顯示了宋克師古出新的不凡藝術創造力。有《杜甫壯遊詩卷》、《進學篇卷》等草書代表作傳世。

宋王遂(1344~1380),字仲珩,浦江(今浙江金華)人。宋濂次子,洪武九年(1376)官中書舍人。後因其侄宋慎涉及胡惟庸案,而連坐致死,卒時僅37歲。

宋王遂的書學淵源同宋克頗為相似。解縉跋《宋王遂雪月軒三篆字》雲:“(宋王遂)初學康裏子山行草書,而篆師張有,講於宋季子、吳誌淳、孫子林、朱孟辨,及見太樸危公,乃令師獻之行草,而篆法以李斯為宗。”過庭訓《分省人物考》評曰:“端勁溫厚,秀拔雄逸,規矩二王,出入旭素。”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