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1051~1107),字元章,號襄陽漫士、海嶽外史等。初居太原,後遷襄陽,又遷潤州(今江蘇鎮江)。官書學博士、禮部員外郎。有怪癖,人稱米顛。宋代四家之一。精鑒賞、富收藏。著有《書史》、《海嶽名言》等。《宋史》本傳說他“妙於翰墨,沉著飛翥,得王獻之筆意”。蘇軾說:“米書超逸入神”,“風檣陣馬,沉著痛快”。黃山穀則謂“元章書如快劍斫陣、強弓射千裏,所當穿徹。書家筆勢,亦窮於此”。米芾自稱其字為“刷字”。米芾的代表作有《蜀素帖》、《元日帖》、《苕溪詩》、《多景樓詩》等。

蔡襄(1012~1067),字君謨,興化仙遊(今福建莆田)人。曾官福州、泉州、杭州。有善政。官至端明殿大學士。宋四家之一。有人說,“蘇黃米蔡”中的蔡,原指蔡京,因蔡京人品不好,後改為蔡襄。如按照年齡,蔡襄比蘇軾大25歲,比米芾大39歲,不當放在最後。蔡襄的字工穩有法度,能寫大楷,但創造性不夠。作品有《萬安橋記》、《陶生帖》等。

趙佶(1082~1135),即宋徽宗,1101年~1125年在位。他在政治上是一個昏庸的皇帝,但在書畫上卻頗有成就。他主持編寫的《宣和書譜》和《大觀帖》等,對後世都產生了很大影響,其書則開創了“瘦金體”。《書史會要》雲:“徽宗行草正書,筆勢勁逸。初學薛稷,變其法度,自號瘦金書。意度天成,非可以形跡求也。”但從現存書跡看,其“瘦金書”主要來自薛曜《遊石淙序》。薛書較為隨意,趙佶書則十分精致和規範化。趙佶的作品有真草《千字文》、《禾芳詩》等。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