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聯合庸、羌、蜀、微等多方諸侯,伐紂滅商,建立了周朝。武王完成了武功,而文治則留給了他的繼任者。其子成王年幼立,周公旦攝政。周公雖不乏征伐之功,如平定管、蔡之亂,但是他最大的貢獻還在於製禮作樂,建立起較為完善的周代典章製度,由此開始了中國曆史上一個禮樂文化的盛世。這個盛世是以武王建國為起點的,曆成、康、昭、穆、恭、懿、孝、夷、厲、共和、宣、幽諸王,而以犬戎攻破鎬京止,史稱西周。在西周350餘年的時間裏,書法藝術作為禮樂文化的一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也充分體現了西周書寫者們對於秩序理想的建構。西周的書法以鑄於禮器之上的金文為代表,種類純一而蘊涵無盡。西周甲骨文在陝西岐山鳳雛村等地有所發現,雖然自具特色,但氣象不大,時代又略早,可以視為殷商甲骨的餘緒。

線條的純化與結構的秩序化

隨著西周典章製度的不斷建立與完善,邦疆天下也經曆了一番疆理。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詩經·北山》)。西周是一個由農業文明的始祖後稷之後建立起來的王朝,土地製度采用了“井田製”。井田是九州的縮影,在抽象的觀念中就是“九宮”,這是西周禮樂文化的基礎。於是,井然有序的秩序理想便製度化、觀念化,並且貫徹於西周禮樂文化的各個層麵。

西周金文所表現的秩序化進程又是怎樣的情形呢?我們知道,早期的西周金文在字形的形態、線條的意味、書寫的行款上都保留了商代晚期銘文的特征。但是漸漸地,在上述的幾個方麵卻都呈現出西周金文特有的風範,最終使得西周書法獨具的品性凸顯出來。

西周金文首先是在書寫的行款上進行了調整,把商代甲骨金文所開創的有行無列的書寫規則納入到有行有列,並在井然有序的框架裏麵加以規約。就目前所見,作於康王時期的《庚贏卣銘》和著名的《大盂鼎銘》在行款上已顯現出嚴格的行列秩序了。

行列有序的行款把每一個個體的文字納入到規範中來,每一個字形不再是自由隨意的,長短闊狹都限製在給定的相同的空間裏,外形便趨向圓融整潔,以至後來的方正整飭。字形外部的規約完成之後,再進一步轉向內在秩序的調整建構。

西周金文內部的秩序建構是從兩方麵同時進行的,那就是線條的純化與空間的秩序化。商代金文的構成元素中包含著的平塗填實結構,為典型的西周金文所揚棄,即使同是線性的線條,在商周兩代的金文中也迥然有別。商金文中的線質是有明顯粗細變化的,或豐中銳末,或重起輕收,並且在一字之中線條也常常有明顯的主次輕重之別。西周金文線條的純化過程,首先是揚棄商金文的塊麵結構,使之純化、線條化,然後再將一筆一字以至一篇的線條勻圓一如,純淨洗練。這個過程是逐漸完成的,西周早期的金文在線質上還保留著許多商代金文特有的痕跡,但是隨著時間的向前推移,舊有的痕跡被逐漸刊落。到西周中期,穆、恭王之際的作品如《錄伯錢簋銘》、《師酉簋銘》已經完全是這種純化了的線條構成了。線條的純化在書法的技法上完成了一次重要的筆法煉曆;在本質精神上完成了由外部形態的多變轉向內在節奏的自省;在表現形式上完成了由雕鑿刻畫轉向周流勻暢的書寫。這種書寫性不是率意的,而是要求高度的技法規範,不是僵直生硬,而是綿勁暢達。

現在讓我們來考察一下金文內部空間的秩序化。這表現在兩個方麵:其一,金文單字被納入到行列有序的行款框架之中,字的內部結構也以正交的框架為參照而建構,縱橫排疊的分割,使內部的空間均衡有序。其二,線條的純化增強了對於結構空間的塑造。西周金文除了獨體結構、包圍結構外,還對兩個或兩個以上偏旁的組合,作了一番整體的煉化,陰陽消長,屈伸互藏,協調有機,渾然一體。這種結構不是各偏旁的簡單並置、堆疊,也不是刀尺裁度出來的幾何圖案,而是充滿了生命情味的有機體。這樣的有機結構是西周以前的書法所不備具的,其後的小篆的偏旁組合更是難以為繼了。

西周金文的分期與書風演變

為了敘述的方便,西周的書法分期通常與西周的曆史分期相一致,分為早、中、晚三期,即: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