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江蘇受水要領(2 / 3)

1.農業用水戶

農業用水戶設計灌溉麵積共172.8萬公頃,其中水田、水澆地、菜田設計灌溉麵積分別為98.2萬公頃、50.9萬公頃和23.7萬公頃;實際灌溉麵積共129.2萬公頃,其中水田、水澆地、菜田實際灌溉麵積分別為74.8萬公頃、37.5萬公頃和17萬公頃;有效灌溉麵積共147.7萬公頃,其中水田、水澆地、菜田有效灌溉麵積分別為81.9萬公頃、49.4萬公頃和16.4萬公頃。2020年農業用水戶的數量仍維持2005年的數字不變,灌溉麵積和種植結構以有效灌溉麵積計。

根據各農業用水戶的實際灌溉麵積、種植結構,采用灌溉水利用係數為0.59~0.62之間,水稻毛灌溉定額為9630~14460立方米/公頃,林果灌溉用水定額為1200立方米/公頃、漁塘補水定額為9990立方米/公頃,預測2020年農業用水戶的需水總量為115.3億立方米,其中水田、水澆地、菜田的需水總量分別為100.2億立方米、4.3億立方米和14.4億立方米。

2.工業用水戶

工業需水包括一般工業和火(核)電工業需水量。一般工業需水量分別采用用水定額法、彈性係數法進行預測;火(核)電工業需水量,采用單位千瓦裝機取水量法進行預測;采用上述不同方法預測的同一內容工業需水量,可能差別很大,為此,依據1980~2000年近20多年的工業用水基礎資料及其變化趨勢,采用用水增長趨勢法進行合理性分析並決定取舍,以2001年江蘇省對包括電力、紡織、造紙、石化、冶金、食品等高用水工業在內的37個行業製訂的工業用水定額指標標準為基礎,根據江蘇省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調查評價、需水預測、節水規劃等水資源綜合規劃專題成果,確定工業用水定額。

根據工業用水戶取水規模,預計2020年工業用水戶需水量為9.9億立方米,其中電力工業用水戶需水量7.0億立方米、石化工業用水戶需水量0.6億立方米、鋼鐵工業用水戶需水量0.2億立方米、其他工業用水戶需水量2.1億立方米。

3.生活用水戶

生活用水按城鎮和農村分別進行預測,其中城鎮生活需水包括城鎮居民家庭生活需水、建築業、第三產業和城鎮生態環境等城鎮公共生活需水,農村生活需水僅指農村居民家庭生活需水。其中,城鎮居民、城鎮公共用水定額以人均日取水量表示,建築業用水定額以單位新增建築麵積取水量表示,第三產業用水定額以單位增加值取水量表示,農村居民生活需水采用用水定額法進行預測,並采用增長趨勢法進行校核。

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逐步推進,今後10~20年內,江蘇受水區農村用水水平將有較大幅度的提高,農村居民生活用水量有一定的增加;隨著自來水區域供水工程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實施,城市自來水廠的供水範圍將大幅擴展,因此綜合上述兩方麵因素的作用,2020年,生活用水戶的供水規模將大幅度增加,達581.3萬立方米/天。根據生活用水戶取水規模,考慮其供水的日變化和時變化,預計2020年生活用水戶需水量為15.9億立方米。

4.生態用水戶

生態環境用水是指為維持生態與環境功能和進行生態環境建設所需要的最小需水量,分河道內和河道外兩類生態環境需水。2005年河道內生態環境用水戶共8個,口門流量共13.2立方米/秒。2020年江蘇受水區河道內生態環境用水戶預計將維持2005年情況,河道外生態環境需水僅考慮城鎮綠化用水,采用定額法預測,據此分析2020年生態環境用水戶需水量為1.8億立方米。

5.船閘用水戶

船閘用水戶中,在幹線上的部分因用水仍在幹線內,故不統計其用水量;連接幹線與供水區範圍的部分,用水流入供水區範圍,需統計其用水量。船閘用水戶用水量為定值,經統計計算,2020年船閘用水戶用水量3.9億立方米。

綜合以上各類用水戶預測2020年的需水總量為146.8億立方米,其中農業、工業、生活等河道外用水141.1億立方米,船閘、生態等河道內用水5.7億立方米。從需水結構看,江蘇受水區經濟快速發展,城鄉居民生活條件的改善,生活、工業特別是電力工業等非農業需水量增長較快,需水比重逐步增加;隨著用水水平的不斷提高,農田灌溉水利用效率逐步上升,農田灌溉等農業需水所占比重持續降低。

(二)受水區供水量預測

江蘇受水區內現有供水工程可以分為以江水北調為主的跨流域、跨區域骨幹調水工程和以灌區工程為主的區域性供水工程兩大類。

可以全省水資源綜合規劃成果為基礎,根據水利工程的供水能力與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預測各規劃水平年各分區、不同保證率的可供水量。可供水量中不包括超采地下水。

根據區域實際供水情況,主要對以下幾部分可供水量進行預測:當地徑流通過水庫、湖窪、塘壩和河網調蓄可提供的水量;從平衡區以外,自流或動力引入利用的江淮水量;抽引的地下水;工農業和城鎮居民生活用水的回歸廢泄水量中,可調蓄利用的水量。

地表水可供水量預測當地徑流、調引江淮水、回歸水3類,以供水工程及其供水係統為調算主體,進行自上遊到下遊,先支流後幹流逐級調算。大型水庫和重要的中型水庫采用長係列進行調節計算,得出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證率的可供水量,將其分解到相應的計算分區,並確定其供水範圍、供水目標、用戶和優先度、以及控製條件等,為水資源配置提供方案比選;其他中型水庫和小型水庫及塘壩工程采用簡化方法計算。規劃工程與現有工程組合,形成新的供水係統,進行可供水量預測。

可供水量預測預計不同規劃水平年工程狀況的變化,既考慮現有工程更新改造和續建配套後新增的供水量,又考慮工程老化、水庫淤積和因上遊用水增加造成的來水量減少等因素估計對其產生的影響。

地下水可供水量包括平原區淺層地下水和深層承壓水。

鑒於水質汙染和維護地下水生態係統等因素的考慮,地下水可供水量中不再規劃使用平原區淺層地下水;對深層承壓水,2005年水平年按實際開采量,規劃水平年嚴格按照《東線受水區地下水壓采方案》進行控製開采,並均逐步實行退減,作為應急供水水源儲備,僅部分地區保留少量分散的農村人畜用水。

根據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供水量預測,受水區南水北調工程多年平均供水量98.3億立方米,其中江水49.1億立方米。

根據缺水評價標準分析,2020年基本保證受水區總體不缺水,其中湖西、沂北、贛榆地區可認定為基本不缺水,其他7個水資源四級區認定為不缺水。

綜上所述,受水區的水源保障在通過對內部調整挖潛的前提下,需利用南水北調工程,通過增加供水能力,提高受水區水資源保證率。

六、水量配置

根據研究範圍供需水量預測,分析得出不同保證率下各水資源四級區南水北調工程供水量、餘缺水量、缺水率、各級抽水站抽水量等區域水資源配置成果。在此基礎上,按照工業、生活、生態、船閘用水戶97%保證率目標優先配置相應水量。水田灌溉按照淮南95%、淮北75%保證率配置相應水量,而旱地灌溉則按照75%保證率配置相應水量。並根據用水戶當地的水源條件、用水現狀、生態特性以及其用水需求等各種因素,提出用水戶的水源選擇方案。

第三節 配套工程布局

配套工程規劃總體布局本著“統籌兼顧新老工程,優化配置水資源,建立科學的管理體製和運行機製,促進受水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對受水區輸配水係統進行配套工程規劃,完善受水區輸水幹線、支線及用水戶內部輸配水工程體係和管理體係,達到“優化配置、高效利用”水資源,保證受水區用水戶用水安全,充分發揮南水北調主體工程效益,建立完善的管理體製和運行機製,對輸水幹線、支線及用水戶供水全過程管理“準市場運作”的規劃目標。

配套工程規劃範圍為南水北調主體工程規劃確定的江蘇受水區範圍,其中沿運、沿總自流灌區為裏下河水源調整後的供水範圍,基本以現狀排灌體係和高程2.5米等高線砍尾後綜合確定。工程布局主要是輸水幹線口門(含口門)至用水戶的輸配水係統。目前受水區輸水線路及總體框架已初具規模,布局合理,但由於工程運行多年,存在的問題越來越多。針對現狀存在問題,規劃重點對引江水源工程、幹支輸水線配套、計量監測係統及用水戶工程進行配套完善,對幹線影響工程進行必要的補充,對夾江、芒稻河等引江水源地水環境整治保護、新沂河尾水通道及北澄子河和複新沂兩個不達標控製斷麵水質問題等作重點研究。

一、水源工程

為確保北調水量,確保“砍尾”成功,需對裏下河東引灌區水源工程進行配套。規劃考慮興建泰州引江水二期工程。

泰州引江河的主要功能是與新通揚運河一起形成兩河引水格局,引長江水,為東引灌區和北調送水提供水源,提高整個東引、北調灌區的供水標準。

《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中提出“為了使江都站的抽水能力盡量用於向北調水,需要對裏下河地區部分灌溉範圍的供水水源進行調整”。《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規劃》提出“東線水源工程需兼顧江蘇省東引工程統籌考慮”。為了把現有江都站400立方米/秒的抽引江水能力全部用於北調,為常年保證寶應站抽水100立方米/秒的站下輸水水位和砍尾部分灌區供水保證率,興建泰州引江河二期水源工程十分必要。

泰州引江水二期工程主要包括河道擴挖工程和影響工程,河道按600立方米/秒規模進行拓浚,影響工程包括河道擴挖影響的橋梁工程、穿堤建築物工程。

二、輸水幹線配套工程

江蘇輸水幹線配套工程重點對受水區內14條輸水幹線上取水建築物拆建、加固592座,其中:涵閘拆建115座,加固22座;泵站拆建355座,加固100座。對受水區352個用水戶重要的取水口門按現代化管理的要求配備計量、監測、控製設施;對106個農業用水戶的511個取水口門進行必要的合並。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